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巨型琉璃《千手千眼观音》落户上海

来源:文新传媒网--东方早报?   2005年12月16日   浏览次数:1781

在上海新天地附近,一座建筑物被红色围板裹得密不透风,这里就是一个月后将要开馆的国内首个琉璃博物馆。昨天下午,该馆的第一件藏品、总高4.5米的大型琉璃雕塑未完成品《千手千眼观音》正式在这里落户,这是琉璃艺术家杨惠姗依据敦煌莫高窟第三窟的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创作的雕塑,也可以说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正在装修中的上海琉璃工房琉璃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将分上下两层陈列中国古代琉璃、西方近代琉璃、东方近代琉璃与琉璃艺术家杨惠姗20年的琉璃创作,还将定期举办西方现代琉璃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展出。

  早在1996年,当杨惠姗从敦煌科技馆的工作人员那里听说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将逐渐脱落消失时,就下决心用琉璃的、立体的形象将其永远保存。2000年,“千年敦煌今再起―――杨惠姗现代中国琉璃艺术展”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举行,历时两年构思制作的1.6米高的琉璃作品《千手千眼观音》在展出后被敦煌研究院收藏。

  琉璃艺术家杨惠姗与披着布幔的《千手千眼观音》 早报记者 金立旺 图

  此次进馆的这尊大型雕塑是她要创作的最大、最复杂的一尊琉璃造像的未完成品。“我做的第一件琉璃观音,曾在台湾的大地震中摔得粉碎,这使我不再考虑尺寸的限制,完成4.5米高的大型琉璃造像是我今生的大愿。”在现场亲自为这尊《千手千眼观音》剥掉层层保护膜的杨惠姗介绍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尊《千手千眼观音》色泽上与敦煌壁画中呈现的颜色极为相似,据介绍,这是特意追求的效果,所用的是硅胶和石膏等复合媒材。琉璃创作中的脱蜡铸造工艺有诸多复杂的环节,复合媒材的大型雕塑是其中一个环节的成品,更是艺术家经过近十年探索后的成果。但千手观音的精细与整个造像的庞大都在挑战琉璃这种材质的极限,4.5米的琉璃《千手千眼观音》的最后完成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烧制这么大的琉璃造像,需要6米×6米×6米的窑炉,还要用相当于一座30层办公楼所需要的电量长时间加温,目前还没有温度的数据可以参考,”琉璃艺术博物馆创办者之一的张毅介绍说,“如果按照一般的琉璃作品的成功率推算,可能需要18年的时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