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画家捧出索马里护航出征图 追思岳父肖劲光
画海四十载 胸中万里疆
七旬画家捧出索马里护航出征图
海洋画家李海涛讲述与岳父肖劲光的两代海疆情
“父亲保卫海疆,我来记录海疆。”李海涛,肖劲光的大女婿,中国画院教授,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又发现几千年中国画史上的一处空白,从此便全身心扑向海洋。全长18000公里的祖国海岸线,他走了近一个来回。万里海疆从南到北,从春夏到秋冬,从机帆渔船到城镇民俗,在他手中浓缩在一幅50米的长卷之中。如今他笔下的各地海岛渔村等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渐渐消失,但不变的只有海的模样。
身背画夹走了31000公里
有人说,李海涛的名字就是个“海名字”,娶了海军司令员的女儿,又是用中国画技法画海的创立者,和海真是有缘。提到了他的名字,李老说,以前不少人问他是冲着老岳父才改的名字还是画海之后取的笔名,其实都不是,他是青岛人,这名字是爹妈起的。“这辈子,都海一块儿去了!”李老笑着说。
李海涛自幼痴迷丹青,从38岁开始画海。1985年,53岁的李海涛从鸭绿江起步,开始了他漫长的海疆之旅。
李海涛曾随一名海军士兵去黄河滩,100多里地荒无人烟。那里有个地名叫一棵树,只因方圆百里只有一棵柳树。他们走了两天两夜,风一刮,沙滩卷起沙子,就像一个个人形,很吓人。荒野最深处,却有一大群海军官兵在给胜利油田修码头。李海涛说,那片海没有颜色,一片混浊,只能在海军战士的制服里看到一丝蓝天的颜色。李海涛走了一路,画了一路,他把画赠给当地海军。
李海涛说,他能记住每一片海的样子,他的画里有扯帆出海的汉子,有晒鱼晾衣的惠安女,有福建的土楼、上海的大厦、辽东的灯塔……在他画的一个运河小镇上,有春浩理发店、阿富饭馆,还有拖拉机、风车和戴斗笠的女孩,画里记录的不仅是海,还有与海有关的风土民情。
肖劲光病床前指教
1986年底,李海涛完成《海疆万里图》小样稿时,已患白内障的肖劲光拿着高倍放大镜费力地看完了小稿,对几个地方提出了修改意见,最后嘱咐说:“我们的海洋国土辽阔,差不多占大陆国土的三分之一。一定要将这幅画画好,唤起人们的海洋意识,唤起人们寸海必争的海疆意识,画好了我给你题字。”
但最终画稿完成时,肖劲光已逝世一年有余。他没能题字,也没有看到最后的定稿。李海涛说,肖劲光深爱着每一片海。画稿最后以海上漫天风雪收尾,是因为他走一趟海疆,发现祖国的海疆多磨难,多战争的遗痕。
海军副司令员周仁杰看完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一辈子只知道军舰,从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各样的渔船。”东海舰队全体官兵参观长卷后立下誓言:誓死捍卫祖国美丽的海疆。
亲历3舰出征索马里
因为出征行动象征着中国海军从内海防御跨入深洋的重要战略转折,是肖劲光一辈子的梦想,所以李海涛首次公开对媒体亮出此画,想以此为海军60周年献礼。
后记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