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标准之外,还有一个是“通吃”的标准,这种大而化之的“标准”,实际上却造成了没有标准。就像我们有时候对一个人的判断那样,如果所有人都说某一个是“好人”,好人也觉得好,坏人也觉得好,这样的人往往是一个“和事佬”,没有原则性,因为没有了标准,所以这肯定是反倒有问题了。在这样的评审标准之下,造成的结果可能是:真正好的作品没有获奖,一张平庸的作品却能够获奖。实际上,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有自己的明确主张、风格,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不好,是需要在争议之中取得共识的。
构建国家艺术评价标准的问题,深层次讲,是跟国家的文化建设,跟国家文化软势力的构建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也正是倡导国家主流文化的问题。全国美展是我们国家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跟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它可以像其他展览一样给人带来名义、利益上的好处,但是它给人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远大于其他展览。作为一个国家,必须首要强调主流文化,但是在这个框架之下,同时注意不能平行、单一发展,要发展主流统领下的多元化,即在倡导主流文化、艺术主旋律的同时,讲究多样化。
我们可以看到以前在全国美展中获奖的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是世俗的驱动力。但是展览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些,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国美展,还是站在打造中国文化软势力的角度来思考的。全国美展确实有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标准的问题,它更多是跟现实主义、主旋律有关系。在这样的一个框架里面,执行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因为标准是动态的,是发展的,如何做到标准紧随时代?其次,标准是有高低之分的,中国的古人讲到艺术标准也分层次,“神、妙、逸、能”也好,第一品、第二品等等也好,都是评价标准,现在的艺术品也有高、中、下之分的问题。再次,执行当中的问题,也就是标准实施过程的规则问题,或者说是标准实施的规范性问题,是否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全国美展中出现的引人注意和不满的问题,往往出在这里。比如说评委问题,就是实施的规范性的问题。评委结构不一样,即使有着公平的心态,一个国画家去评判艺术设计作品,也难免标准实行方向有偏向。更进一步的,还有道德问题、小圈子的问题。美术界许多人呼吁的问题——“三公”,即公平、公开、公正,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应该在这个方面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评委这个层次上,其实大的艺术标准是没有问题的,最需要注意的是执行过程之中的科学、规范问题。当代艺术评选活动中出现不如人意的一些例子表明,许多是因为评审规范与手段是否科学的问题,而影响到了标准的严格执行。国家的主流文化意识的标准是被明确强调的,但有时候事实上得不到科学、严正地执行。还有里面操作程序的问题,比如说层层评选的结构,包括评委是怎样产生的?是推举还是指派?评选过程如何监督?是否做到了有效监督?这些都是操作程序的问题。
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不一定跟具体的艺术标准有很大关系,但是操作程序上的是否科学、规范,影响了标准的实现,这是目前全国美展最大的问题。目前对全国美展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这个问题,其实是标准摆在那里,需要我们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机制来执行它。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