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水墨《印象合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前辈艺术家以写生的素材进行创作。很多作品反映出“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艺术口号。如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都曾画许多城市和园林写生,尤以描写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这类作品已经成为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表征。
中国艺术家们在创作思想上仍是延续中国古代的笔墨语言和写意精神。但从技法上进行的改良,如李可染用西画的光影引入中国画水墨中,林风眠则用西画色彩在中国画中寻求和谐。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被重视,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人类生命中自然性的必要存在于意义价值,和它对于人类生命于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和可塑性。把生态与文明看做一个画种的题目,就是在哲理认识中的一种文化自觉。笔墨中渗出生态的伦理,画作中显露出体验自然感悟,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在生命的长河中,面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笔墨当随时代,一份艺术的现在进行时的表达。是艺术家尊重自然,深化文明的水墨渐变,是让笔墨融合与生态环境的心灵自然之源生态行为,是道德与良知的文明水墨语言。
合肥文联美术创作中心的七位画家,敢为天下先,创作出反映合肥城市水墨画作的磅礴气势以及蒸蒸日上的城市风貌。
该作品长13米,高2.3米,可说是安徽之最,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笔者作为主创者,亲历创作的现场。在上正稿以后,每位画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尽量用笔墨语言抒发对合肥这座新兴发展城市的热爱。据悉印象合肥的七位主创画家,除了学术主持人张国琳为宁波籍,其余六位均为合肥本土画家。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为了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创作任务,七位画家都牺牲了很多很多。学术主持人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张国琳,在不耽误其他重大题材创作的同时,腾出时间,创作出初稿草图,并定期给予学术上的指导,为《印象合肥》的创作圆满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笔画家胡文,在北京工作,放弃了几家收藏机构笔会的机会,专程来肥创作。主笔画家刘泽荣正在中国美院高研班进修,也放弃了去南方写生的机会,专程回肥参与创作。主创画家艾君,赶上女儿赴京考研,但他挤出时间参与创作。同时义务为同道画家开车接送。主创画家陶小平,每天从家里骑电动车来回走四十里路,傍晚还要接上中学的女儿。但大家都克服了不同的困难,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确保创作的质量。虽然大家在为了一个局部画面的处理上都各自持不同的看法,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都服从大局的统一。作为唯一一位编外女性画家吕冠美也是进修于中国美院,义务为大家服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钦佩。
作为分管艺术的行政长官、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安徽省美协常务副主席林存安,对参加城市水墨《印象合肥》创作团队给予极大地重视和支持,并两次亲临创作现场指导。市文联的党组书记王皓,市文联副主席刘晓明也均到创作现场指导工作。
在市领导的重视,团队画家的的共同努力下,前期完成了初步的创作任务。后期就是调整统一,画面和谐,以达到精致完美。在六月底向社会做汇报展出。
值得一书的是,七人的创作团队,是一个敢于能战斗的小集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笔画家胡文,有创作大画的经验,在画面的把握上,重要的画面处理上下了一番功夫。刘泽荣擅长细部的刻画和整体的画面整理,尤其在局部的处理上精雕细琢。
大家在创作室中,爬高爬下,忙前忙后。夜以继日,夜以继日,中午只有简单的盒饭,晚上有时还挑灯夜战。
创作室虽然条件艰苦,却充满了激情和欢乐!伴着悠扬的轻音乐,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主创画家艾君时而调侃几句诙谐幽默的话,以此调动大家的情绪。
合肥市文联党组书记王皓在参加作品观摩会后,对主创画家们说:“我看了作品很振奋,希望大家精心创作,以此作向即将竣工的合肥美术馆献礼。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城市水墨《印象合肥》团队画家从右起:魏兴无、张国琳、刘泽荣、胡文、陶小平
市文联党组书记王皓(右二)亲临创作现场指导主创画家艾君(右一)学术指导张国琳(右三)
团队画家套小高频和胡文在创作
团队画家魏兴无、刘泽荣、胡文在工作室创作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