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蓝天野-------中国美术馆第三次举办个人画展

来源:国家美术网   2011年09月27日   浏览次数:1772

       

由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主办的《蓝天野画展》,于8月24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拉开了帷幕。开幕式邀请央视朱军、凤凰卫视许戈辉担任主持人。出席此次活动  的有中国剧协秘书长刘卫红、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北京人艺张和平院长、人艺老艺术家郑榕、朱旭、苏民;歌唱家王昆、老舍先生的子女舒乙、舒济、舒雨、演员濮存昕、凯丽等。
    1944年,蓝天野就读国立北平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后来由于革命工作需要,转行从事话剧表演。1962年,他正式拜师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国画大师学习写意花鸟兼攻人物。
    1996年0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
    1998年10月,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
    2011年08月,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

   

蓝天野的原名叫王皇,1948年刚撤回解放区的当天晚上,王皇住在一个接待站,半夜里接待站的人来了,把他叫醒,对他说’现在进了解放区,你在国统区还有亲戚朋友、很多关系,不能互相影响,所以进到解放区就得改名字,现在就改。’当时也没字典查,也没有时间,临时就崩出一个名字,就是蓝天野,从此以后这个改名叫蓝天野的人演了一辈子话剧,成了著名的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职导演兼演员,艺术委员会委员。他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创作。
个人介绍
  德高望重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奇石收藏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职导演兼演员(现已离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艺术委员会委员。 曾入国立北平艺专油画系学画。1944年开始从事话剧事业。几十年来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封神榜》中他饰演的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渴望》中王沪生那温文尔雅的老父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很多角色(尤其是姜子牙)已经成就经典至今无人超越。还在《钦差大臣》、《罗密欧与朱丽叶》、《小市民》等外国名著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导演过《针锋相对》、《贵妇还乡》等。其演技被誉为“令人拍案叫绝”、“在舞台上流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表演有着广泛良好的口碑,常被一些年轻艺人誉为“他是真正有艺术品质和高级趣味追求的艺术家。” 
个人生平
    在充满无数荣耀的演艺事业背后,其实他与绘画还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 。90年代以后,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创作。 
  1994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参加文艺界名人书画展。 
  1995年6月,在北京,与梅阡、凌子风举办三人书画联展。 
   1995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 
  1996年8月,在日本福冈市举办三人画展。 
  1998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均获得巨大成功。 
  蓝天野坚持"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作品饱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海内外人士喜爱,作品被争相收藏。 
话剧作品
  《孤独春晓》导演 
  《家》导演 
  《吴王金戈越王剑》导演 
  《贵妇还乡》导演 
电视作品
《追捕贼王》 
  《板桥轶事》 
  1984年《末代皇帝》饰摄政王 
  1987年《便衣警察》饰萌萌父亲 
  1990年《封神榜》饰姜子牙 
  1990年《渴望》饰王子涛 
  1992年《中国商人》 
  1993年《武夷仙凡界》饰武夷君 
  2000年《月落长江/红颜往事》 
  2003年《记忆的证明》饰老年萧汉生 
话剧作品
  《茶馆》饰 秦仲义 
  《蔡文姬》饰 董祀 
  《王昭君》饰 呼韩耶大单于 
  《北京人》饰 曾文清 
  1994年《寡妇十日谈》 
  1996年《杨贵妃后传》饰唐玄宗 
  2011年《家》  
钟情于绘画
  谈起学画经历,蓝老来了精神。不难看出,为我国表演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难以磨灭贡献的蓝老, 
蓝天野绘画集(14张)
真正的人生梦想其实是绘画。“阴错阳差啊!我演戏是极偶然的,最早学的其实是画画。”回忆往事,蓝老每每扼腕嗟叹,“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对各种能入画的东西都有兴趣。那时家住白塔寺附近,每逢逛庙会时,总会把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一一画下来;我还常去戏园子,脸谱、戏装、兵器都是我画画的对象;还自己画过小人书、插图、连环画等等。” 
  1944年,蓝老终于得偿所愿,考入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希望在那里实现他的艺术理想。那时的他对绘画已经达到入迷的程度,水彩画、铅笔画、版画、漫画,各种形式他都练习过。“那时我顺其自然的就成了班里板报美术、版面的设计者,还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画老师,甚至还在学校的板报上开辟了一个‘每期一师’的漫画专栏。” 
  1946年,徐悲鸿接管了这个学校并出任校长,也是在这一年,19岁的他却做出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重考。对此,他觉得并不是什么坏事,“重新学习,可以把基础打得更牢固,这不是很好吗?”也许是兴趣使然吧!重学的时间里,他也特别用功。 
  那时他家住西边,而学校在东边,两地之间的公交车经常一个小时都不来,他索性步行十多里地到学校,待在画室里一画就是一天。谈到这里,蓝老给我们讲了一件有趣的事,“那时我们都是用炭笔画,要修改时就用馒头擦掉。有时到中午了,才发现馒头也用得差不多了。” 
谦虚于画界
  蓝老读中学时,也是局势变化较大的时期。那时的青年人普遍关心时事、社会、国家,蓝老也不例外。而戏剧又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一门艺术,所以当学生剧团拉着他一起演戏时,他响应时代的召唤,步出画室,从此走上了话剧表演之路。 
  凭着认真、踏实、勤奋、严谨的人生态度,蓝老与众多老一代表演艺术家不遗余力地为我国戏剧艺术的起步艰难摸索着。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生涯里,蓝老主演了70余部话剧,特别是《茶馆》这部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巅峰之作,从1958年首演至今,赢得了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蓝老所饰演的秦仲义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但在头顶无数荣耀的背后,蓝老却抱有莫大遗憾:“在这大半个世纪中,我因为演戏而把绘画扔下了,这是我的终生遗憾。” 
  可以说,蓝老的绘画基础对他的演艺事业不无裨益。长期的绘画创作,培养了他对于造型、动作、氛围的感觉。他总是坚持自己化妆,为此,化妆师曾对他有“意见”,他却说:“人物是我创造的,我自己才能化出对人物的理解。”蓝老认为,演戏也是一门造型艺术,需要运用美学上的感受,而导演、演员不懂美术,是很大的遗憾。 
  如今退休的蓝老,总结自己的生活就是8个字:“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他希望在原有的花鸟题材之外,再多画一些人物。当每每谈起画界对他作品的肯定时,他却总是很谦虚地表示:“我现在功力还不够,有很多题材还表达不了。”这种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高尚艺德令在场的记者无不肃然起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