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中国馆挥别1750万观众谢幕
昨日17时53分,夜幕降临,中国馆门前人潮退去。
这一次,真的说再见了。
9日下午5时许,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停止入客,稍后正式落幕。
此前,中国馆先经历了长达184天的世博会展出,再续展两次,累计接待中外游客约1750万人次。
以全国现有登记人口近13.4亿人计算,不算外宾和部分重复参观的游客,平均约每76名中国人中,就有一人参观过中国馆。
未来,中国馆将成为上海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设计方案目前还在研究之中。
但只需等待9天,从10月18日起,“非世博版”的中国馆将首先迎来2011毕加索中国馆大展。
89岁阿婆成“最后游客”
9日早上6时许,耀华路中国馆售票处就已经排起长队,一些观众特地为赶搭“末班车”而来。
市民周先生已经参观过中国馆4次,依然觉得“很有味道”,昨日又一大早就前来,想留下最后的回忆。
自从国庆黄金周开始,中国馆就进入了开放“倒计时”,长假7天共接待约35万人,其中10月3日的游客总数超过6万,创下中国馆单日参观人数之最。昨日虽然是工作日,依然约有3万人来参观。
9日下午5时,89岁的上海退休教师李庆福在女儿陪伴下,来到中国馆售票处购票,幸运成为世博会中国馆最后一位购票的游客,收到中国馆负责人赠送的一套中国馆纪念版徽章。
“中国馆很精彩,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李庆福老人退休前是黄浦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世博会期间就曾三次参观中国馆,她希望最后能再看一眼中国馆的展出。
后续应用方案仍在研究
大红外观、斗拱造型的中国馆是永久性建筑,被视为2010年世博会东道主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一个窗口,向世界介绍了精彩、多元的中国城市文明发展进程。
截至昨日闭馆,世博会中国馆累计开放452天,接待中外游客近1750万人次,其展示的“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主题和低碳生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经过今天一天的休整后,中国馆将从明天起全面撤展,所有借来的展品都将相应归还给各地出借的博物馆。
根据规划,未来,中国馆仍将是上海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但将对展示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目前,具体的方案和展项还在研究之中,将在最终确定后对外公布。
对市民来说,和“非世博版”的中国馆重逢无需等待太久,10月18日,位于中国馆零米层的省区市馆展厅,将首先迎来2011毕加索中国馆大展。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多幅作品将在中国馆内展出。
动态清明上河图再赴台
据中国馆调查,在此前的展出中,“镇馆之宝”——巨型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秦陵铜车马等最受参观者青睐。此外,中国馆主题电影《和谐中国》和《历程》、百幅儿童画、小火车以及“感悟之泉”等展项也令人印象深刻。
9日,世博发展集团表示,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将在10月第二次前往台湾展出。
“去年,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曾经在台北展出,引起轰动。当时,台中市长在参观时,就希望把它搬到台中展出。”世博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称,此次《清明上河图》正是前往台中市。
此外,从12月7日至明年2月6日,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还将首度出国,前往新加坡博览中心展出。“未来,告别中国馆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将更多地以海外巡展的方式出现。”上述负责人说。
动态《清明上河图》制作方、水晶石数字公司表示,在此后的海外巡展中,将增加新的展项,包括幕后制作花絮、《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文化背景等,不少都将继续运用高科技手段,让更多没有机会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海外观众弥补遗憾。
中国馆史记
2007年12月
正式开建
2009年11月
建筑工程竣工
2010年4月20日
第一次试运营
2010年5月1日
正式开馆
2010年10月31日
上海世博会落幕,中国馆在世博会184天共接待约928万人次
2010年12月1日
续展开始
2011年5月31日
第一次续展结束,182天共接待约574万人次
2011年7月12日
第二次续展开始
2011年10月9日
第二次续展结束,86天共接待约248万人次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