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进入卡蒂斯特基金会收藏的路径

来源:《典藏》    2012年06月09日   浏览次数:1395

 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Kadist Art Foundation)成立于2001年,有旧金山与巴黎两分部。其五个主题收藏包括亚洲、美国录影、拉丁美洲及101公路(关注北美西海岸着名的101公路沿线地区工作生活的艺术家)和欧洲、中东的当代艺术。此次在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览,主要呈现后两项主题。

  展览由叁条分支路径组成:“涵义的分叉”、“工作、工作、工作”和“余波”,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统一质地的“艺术史叙事”,即便国别不同,这些作品共同还塬了如此理性的当代社会。许贝特(Fabrice Hybert)和马丁(Daria Martin)探索了对“自我”的非本质主义表现,个体随时可能遭到来自外界的未知因素的改变。阿洛拉(Jennifer Allora)和卡札蒂勒(Guillermo Calzadilla)的作品则涉及动盪的地理边界语境下,对于身分认知的错综进程。在“工作”主题中,已故俄罗斯艺术家罗钦可(AIexander Mjkhallovlch Rdchenko)从其创立的结构主义脱离,转变为生产主义阵营的领导者时,他试图实践将艺术更大化地服务于社会。1921年,列宁(Vladimir Ilich Lenin)的新经济政策实行六个月之后的一次展览上,罗钦可和其他四位艺术家展出了他们最后的结构主义作品,此后,一个更多产的美学范式诞生—艺术家成了实用艺术、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的工匠,使艺术实践更接近于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在“余波”部分,观众可以看到已故南斯拉夫观念艺术家科勒(Julius Koller)在1989年的表演纪录。艺术家在扔一个UFO般的飞碟,企图与外太空进行交流,隐喻了当时在东欧剧变的背景下,苏联有很多这样的艺术家,想要和外界交流的愿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