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王宁:秋拍的亿元拍品哪去了

来源:   2012年11月28日   浏览次数:888

  到目前为止,内地2012年艺术品秋季拍卖已经过半,但受到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源自上半年的“查税风波”,都使得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在本轮秋拍中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加之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部分拍品转战香港,也让今年的秋拍显得激烈有余而精彩不足。

  部分拍品的转移和海外回流作品的减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地拍卖市场的精彩程度,但却不能将其看成整个秋拍不景气的决定因素。在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看来,“在整个市场回调的今天,已经少有资金再来继续支撑艺术品的高价位成交,而这种资本的保守或者是对艺术品市场的观望,也直接导致了当前秋拍市场中‘亿元拍品’的消失。”

  “亿元时代”从出现到没落

  2010年,伦敦远郊一处名不见经传的拍卖会上,一件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被一位神秘的中国商人最终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此价格也创造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世界记录,而由于最终该拍品并未完成付款,且拍品饱受争议,甚至有英国媒体仅将其看作是中国人高涨的“瓷器爱国主义”行为,并未引发足够的关于国内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的讨论。但就在同年于国内举行的2010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备受关注的书圣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又拍出了3.08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此时,关于“亿元时代”在国内的讨论也就愈发多了起来。为此,在收藏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书画收藏委员会常务主任张忠义说道,“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已经进入了‘亿元时代’。”同时,在他看来这些藏品拍出上亿元的价格并不稀奇,“这说明大部分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已经高出其收藏价值,成为了一种高回报的新型投资行为。”

  2010年被看做是国内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的年份,在这一年中,艺术品拍卖以亿元以上的价格成交已经不是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情,仅2010年一年,在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完成交易的亿元拍品就有10余件之多,而这一数字到了2011年继续增加,这样的成绩也比之2009年仅有一件亿元级拍品的状况可谓天差地别。就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实际迈入“亿元时代”之后不久,在2011年,一个新的名词又出现在国内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当中,那就是“金融时代”。从“亿元时代”到“金融时代”的跨步,国内艺术品市场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如此华丽的转身,而推动两者完成变身的正是此前以汹涌之势进入艺术市场的艺术基金。

  据报道,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已经超过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这无形中也为因房地产、股票市场陷入低迷之后的金融资本开辟了一条新的投资途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