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艺术品基金:神话还是瞎话

来源:   2012年12月19日   浏览次数:886

  盘点2012年的中国艺术品基金市场,可谓上半年红红火火,下半年迷迷糊糊!但全年都与平淡无缘!很少有(金融)产品像艺术品基金这样奇怪的:艺术圈的人大多不看好也看不懂,基金公司的经理们对艺术品一窍不通却在滔滔不绝大谈艺术品升值……显然,二者之间对价值的确认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艺术界的理想状态是大家因为热爱艺术而购买收藏!基金公司的经理们则希望艺术品是一个标准的符号,只需通过增加流动性就能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这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是我们现在需要把它们捆绑到一起,理由很简单,艺术家的灵感需要钱来滋润,资本市场需要继房产和股市疲软之后有个新的投资产品来引导资金的流向!于是艺术品成了心灵鸡汤,至少艺术品能满足资本市场几个需求,一是价格可以无限拉高,这个符合资本市场用显微镜看增长的习惯;二是炒作,不管萝卜、青菜放到锅里翻炒两下就可以变成金条。这两点随便瞄上一眼都让基金经理们激动不已,这和老鼠掉到米缸里没什么区别!

  于是,艺术品基金形成短暂的“围城”效应,城内一片繁荣,大家用各种指数,各种曾经的低价到天价的成交神话……来盅惑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人们。艺术基金相信一个中国特色逻辑,不管是鸡蛋还是鸭蛋,只要经过包装、炒作,最后一定可以当成金蛋卖掉。于是找蛋很关键,艺术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背着钱袋的伯乐,伯乐都开始竞争上岗了,具有潜力的艺术家或艺术品变得越发难找……从“青年艺术家100”到“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等等狂拔年轻艺术家鸡毛的展览接连不断,每天都有很多伯乐去摸小母鸡的屁股,看看有木有鸡蛋,没摸到的心有不甘还要捏捏鸡屁股才踏实,导致这些小母鸡们看着自己刚挤出的小的可怜的鸡蛋(蛋壳上还带着血丝),觉得自己下的是天下最大的双黄蛋!这种杀鸡取卵的投资方法风险之大无异于自杀。

  另一种看似高深的投资方向就是古董和古代字画,这是我一直呼吁慎入的板块,结合25年来国际艺术品交易数据分析,这是一个堪称风险巨大而回报归零的板块,但是神奇的中国人却爆出了匪夷所思的回报数据,一位在嘉德干了14年部门经理现在改做艺术基金的人士声称“官窑瓷器一般3年涨一倍”,但这个数据的采样来自国内几家拍卖行过去几年的数据,我认为并不可靠,首先由于数据间隔时间太短带有很大的泡沫成份;其次是采样标本数量太少,数据来源偶然性太大。该艺术基金在选择投资标的上设定3个标准,其中“开门见山”和流传有序,这两条显然是为了回答投资人对赝品的担忧。第三个标准是选择官窑瓷器的立件或盘子,这个是为了表达官窑立件和盘子目前价格被市场低估……然后把“捡漏”来的投资标的通过“宣传、出版、展览,经过时间的沉淀,在拍卖场上卖出”。如果按照该基金的最低承诺年化收益率8%,周期5年来计算,那么这个故事的白话版应该是这样讲:找几个人凑份子买上几个官窑盘子,花上5年时间折腾,等一个人出140%以上的价钱把它买走!哥几个就赚了……这样的故事太有喜感了。实际上真实的古董市场并非如此,如果一个官窑瓷器真的是“开门见山”和流传有序,那转让的价格一定是高抛的。另外如此“开门”的好物件,除非是藏家出了特殊的变故才会给后来者购买的机会。所以在古董市场,只有不识货的人,没有被低估的古董,这一点行家心知肚明。但是如今捡漏这事你都还信,只能说明你自己就是个古董脑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