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艺术衍生品: 艺术品的二次曝光

来源:   2012年12月19日   浏览次数:979

  在艺术产业与传统行业不断交融、相互推动的契机下,在文化氛围法律体制的保障之中,艺术授权得以在欧美国家不断发展完善。这之中,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及法国国家博物馆[微博]为典型的代表。而在中国,屡见不鲜、频频亮相的“艺术衍生品”是个十足的新生儿。

  国内国外艺术衍生品发展水平差距巨大

  据国际品牌授权业协会公布的《2011年年度授权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品牌授权市场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1100亿美元,而中国2010年的授权市场规模仅为15亿美元;英国TATE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3-5亿人民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5-7亿人民币,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显示,国内衍生品产值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博物馆仅有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相信这些数字足以表明,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内艺术衍生品市场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2年10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国际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的成功毋庸置疑对艺术衍生品概念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3家参展商中不乏国际知名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机构,如古根海姆博物馆;也涵盖了国内重要的艺术衍生品发展基地: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798时代空间等;同时,还有为艺术衍生品提供技术支持的商务类机构、艺术家及小作坊工作室、制作厂商和商务贸易公司的加入。艺术类机构和国内的厂商商务贸易公司占主要席位。

  以媒体为依托,美术馆为支撑的“墙艺术”作为重要的机构也参与到了此次博览会之中。此次之后,墙艺术也即将拥有艺术媒体和“艺术品商店(Art Store)”的双重身份——作为《艺术银行》、《艺术时代》两本杂志的发行者,以墙美术馆为平台的墙艺术早在今年的2月就与艺术品版权交易中心共同举办过苏新平限量版画作品收藏品实物发售会,在艺术授权与艺术衍生品的发展上率先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也得到了李占洋、朝戈等前辈艺术家作品的授权,以进一步的在媒体、艺术机构之外发展艺术衍生品的项目。

  此次中国国际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的国外美术馆机构在艺术衍生品的规范与运营方面对于国内很多机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对中国这个兴起的艺术市场蓄势待发,为将来进入中国市场做好了铺垫。墙艺术一直积极的探索艺术品商店的经营模式,这对于墙艺术自身品牌形象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是墙艺术自身教育项目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