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香港春季大拍中,香港苏富比以21.8亿港元的成交总额落下帷幕,而中国嘉德(香港)和香港保利的成交额分别为2.9亿港元和6.4亿港元,结果都远超预期。本季亮点包括了6500万港元落槌的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以及1804万港元成交的林风眠《五美图》等。
因此,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说,“香港春拍给北京春拍开了一个好头。”这句总结,说出了众多内地行家聚首香江的期盼和离别时的欣然。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市场过去积存了不少弊病,可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进行调整。
拍场直击:
买家眼尖手精 愿出高价抢好货
“拍卖前,买家心里还有点忐忑,不过结果一出来,比想象的好得多。”瓷器行家陈连勇参加了几场拍卖会,在香港苏富比买入了落槌价170万港元的雍正粉青浮雕缠枝纹碗,以及落槌价400万港元的乾隆黄地赭绿彩八吉祥五蝠捧寿折沿盘。
“在玫茵堂专场上,完整器几乎都能卖出;而其他专场就算是普通器物,只要价格合理,也都被‘抢购一空’。之前行家们普遍觉得部分明代的拍品估价偏高,但结果还是出空了。”陈连勇说,这样的现象表明,买家的鉴赏水平越来越高了,所以对好的东西愿意出高价,“譬如一对永乐的莲子碗,上世纪90年代末价格不过120万~160万元人民币,而这次估价540万港元,且最终拍出了550万港元的高价。还有一件宋代钧窑的花盆,2008年时曾出现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当时由于花盆上有3条裂璺,所以成交价只有70多万美元。而这一次再现拍场,最终以1400万港元落槌。”这种现象令他感到欣喜,“以前不少买家只会死盯着清三代的彩瓷,现在开始对其他好的东西感兴趣了,即使是价格高,也愿意出价。”
除了香港苏富比外,其他中小拍卖行的成交情况也较为理想。譬如淳浩的拍卖会上,陈玉阶旧藏的器物虽然比较普通,但因为估价低,拍品成交价几乎是正常市场价的一倍。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