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知名玉器网站调查了平洲公盘的交易情况后,只好承认:公盘价格比较高,但实际成交率较低。为此,他们派发表格,为商家寻找应对之策。可见,翡翠的行情并不容乐观,某些媒体一直喧嚣的“翡翠将涨价”只是海市蜃楼。事实上,早在去年,云南省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摩太先生就曾通过本报,对泡沫性很强的翡翠市场发出过警告,并因此备受攻击,今天看来真是事实胜于雄辩。
近日,摩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仍率性直言:“翡翠市场三五年内才到底,八到十年才上行。”
中高低档翡翠
储量都应很大
鼓吹翡翠“涨价说”的人认为,缅甸原石供应持续紧缩——缅甸去年原石毛料公盘明显减少,这显示翡翠毛料控制将越来越严格,会推动翡翠市场蛇年上涨。对此,摩太持不同看法。而知名宝玉石学者王春云博士,则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历次翡翠市场大萧条得出结论:翡翠公盘停盘并不意味着矿藏枯竭,以稀缺性为诱饵只是商家利用该现象而使出的花招。
“的确,缅甸翡翠公盘近一年来一直处于歇业状态。但这不是因为缅甸翡翠原料紧张,而是因为没有中国买家进场。” 摩太说,“去年缅甸唯一一次公盘,原石成交量下跌了70%,既然没有人买,那卖家还做什么生意呢?”
以王春云的研究来看,缅甸翡翠输入中国始于明代初年。但在公盘之前,实际上是由缅甸北部的客钦邦和掸邦直接与中国交易,而缅甸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通过翡翠贸易获利无数的状况一直耿耿于怀,想方设法要控制翡翠贸易的收益。“每一次严苛的控制,都会导致地方的消极抵抗,矿工和地方利益集团不再好好生产,只挑一些没什么价值的烂石头上交,最后导致翡翠市场的萧条——这种情况在缅甸历史上至少发生了五次。”王春云说,“翡翠的暴涨与停盘,实际上是缅甸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角力的结果。这些年来,缅甸中央政府一直在加大对翡翠交易的控制力度,其最明显的标志是:1992年香港上拍一条翡翠项链,达到创历史的六千多万港元。这一次拍卖强烈地刺激了缅甸中央政府,于是对地方武装迅速采取了各个击破、瓦解的策略,加强监管缅甸北部通往云南地区的翡翠走私通道。这些走私通道像蜘蛛网一样密布在两千多公里的中缅边境线上,每一次‘严打’,都导致国际翡翠市场大幅涨价。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10年缅甸中央政府重炮轰击掸邦下面的果敢特区,完全掐断了翡翠的走私通道,将全国所有的翡翠原石都集中到首都,坐庄收大头,导致全世界翡翠的市场价格大幅飙升。此后不断发生的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的小规模摩擦,都是控制和反控制的角力。去年,按照惯例缅甸应该举行三次公盘,但在3月后就停开了,由此可见地方武装已经开始占据主动,采取消极方式抵抗中央政府,不肯开采,对外的借口就是矿山资源枯竭了。实际上,无论中高低档的翡翠,储量应该还是很大的。”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此前缅甸中央政府之所以能够大幅涨价,还在于中国买家愿意“挨宰”。广州关玲翡翠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淑玲说:“前两年不懂行的人蜂拥而至,像房地产商、煤矿老板等非专业人士,都跑到缅甸参加公盘,造成翡翠市场的暴涨。”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