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注重深入基层开展创作、注重基于本地美术资源进行学术研究——部分国有画院陆续开展的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创作研究,呈现出上述特点,这也给略显平淡的画院群体增添了些许亮色。记者从入选2012年度全国画院优秀创作研究扶持计划的22个项目中发现,虽然国家级、省市级画院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创作研究,但如何真正做到“重心下移、深入基层,资源下移、服务群众”,更好地发挥画院的公益属性,仍然是广大画院掌门人及其所属画家、理论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为加强对国有画院创作和研究工作的引导与扶持,鼓励和支持画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术创作研究活动,促进画院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和研究成果,文化部自2010年开始启动了全国画院创作研究扶持计划的项目评审工作。实施3年来,已陆续扶持画院优秀创作类项目52个、优秀研究类项目21个,累计投入资金1250万元,惠及全国25个省区和中直单位的41家国有画院,有力地促进了画院自身的业务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全国共有62个项目参与申报,经过美术界专家的认真评选,共有22个项目脱颖而出。这些项目包括一些配合国家重要政治节点举办的活动,如山西画院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暨院外画师提名展”,黑龙江省画院举办“献礼辉煌——庆祝党的十八大美术作品展”等;还有一些是推动画院创作力量参与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项目,如自2010年实施的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以人物、事件、风俗、建筑等为切入点,通过创作100件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点的美术作品,艺术地梳理和展现上海的历史文化。目前已完成第二期工程,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等单位共有20余位艺术家参与了第一、二期的创作。由天津画院负责组织实施的“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预计于2017年底完成并展出,目前各项工作正在不断推进中。此外,由西藏自治区画院申报的“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唐卡展”,不仅展出百幅新唐卡作品,还将在拉萨举办“西藏诸派唐卡的昨日、今天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令人期待。还有一些老牌画院,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术策划,推出重要的展览和研究成果。如北京画院立足于藏品的优势资源,近年来一直坚持做学术性展览,去年不仅举办了“三百石印富翁”展,还出版了《齐白石三百石印朱迹》,该书荣获第21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金奖,社会反响很好。广州画院利用院庆30周年的契机,举行了“和鸣南粤”全国画院院长论坛,探讨画院在城市建设中的作为,并出版了系列丛书。这些项目的实施体现了国有画院立足于自身实际,梳理和展示历史文脉以及在创作和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
但并非所有画院的力量都能承担“重大”二字。一些省市级画院立足于本地文化及美术工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创作和学术研究,也是可圈可点。如“畅和新安——安徽省书画院书画作品展”,对于新安画派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区域美术机构的独特作用。重庆画院组织实施的“记忆·重庆民居”,通过艺术的形式对颇具地方特色的民居进行艺术再现和学术梳理,体现了地方画院在整理地域文化特色方面的努力。杭州画院举办的“钱塘自古繁华——全国著名画家画杭州”,邀请国内知名的水墨画家,描绘各自心目中的当代“天堂”景象,作品质量值得肯定。学术研究是画院的重要职能,但怎样去研究才是美术发展最需要和画院工作最稀缺的?值得肯定的是,此次入选项目之一、福建省福州画院的《闽都画派研究》项目,甄选断代史的研究专家展开地方画史的研究,被称为“填补中国美术史关于福州画史的空白”。贵州画院的“时代背景下贵州民间美术市场价值研究”项目,将提交数万字的关于贵州民间美术的相关论文,为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少画院还坚持通过持续的创作研究和展示,树立画院自身的品牌,积累学术影响。如深圳画院举办的深圳水墨论坛,到2012年已是第六届,如何挖掘其中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也是主办者苦苦思考的问题。今年该论坛推出的“书与法”展览,通过王冬龄、邱振中、徐冰作品的同台展示,试图在水墨展中梳理“书与法”的关系,给人以启示。“大河魂——兰州画院美术作品巡回展”亦举办多年,近年来该展通过不断地创作和展出,不仅加深了与兄弟画院的交流,也推动了画院人才的发展与进步。画院之间深入交流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新疆画院精选了该院近年来创作的优秀美术作品60至80幅,赴浙江宁波展出。
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民身边,不仅关注农民画创作,还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注重将艺术创作与科普相结合,这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画院的新追求。广西柳州画院将柳州优秀民间美术“三江农民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作为画院工作的重点,通过项目实施,帮助农民画群体在精神与物质上实现双跨越。重庆綦江的“寻访恐龙足迹·探索自然奥秘”科普版画创作项目,由农民版画院组织实施,更体现了农民画家与版画艺术工作者互相携手、共同开发,让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到达更深、更广的层次。其版画艺术与科普意识相结合的理念,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肯定。“留住记忆——贵州画院百村文化遗产保护写生创作活动”也是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意识,将艺术创作的足迹和目光深入到了广阔的村庄。
统观那些最终没能入选该计划的画院项目,有的主题很好,但实施方式比较单一化;有的停留于画院日常的采风、写生和创作,缺乏独特的地域视角和人文情怀,流于平淡;还有的是主题过于宏大与地方画院创研力量较薄弱形成对比,成效不明显,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画院创作研究存在的不足。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美术工作会议上强调,虽然画院的职能在不断扩展,但创作研究始终是画院业务工作的核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画院要适应时代的变革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激发创作研究活力,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创作研究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真正发挥画院作为专业机构在美术创作、研究方面的示范作用,积极实现社会效益。
国家对于画院创作研究的扶持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推进,画院要想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真正立足,还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准确定位、果敢行动起来。只要耕耘,必有收获。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