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诞辰115周年。5月10日,由钱江晚报和浙江省博物馆联合推出的“情语——丰子恺《护生画集》真迹展”,首次完整地将六集作品合并面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挚爱艺术和生活的丰子恺的真实人生。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巨作,与恩师弘一法师共同酝酿,从1927年秋至1973年,历时46年才创作完成。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过程中,弘一法师、叶恭绰、虞愚、朱幼兰先后为该书配文,马一浮、夏丏尊等为之作序、跋,使《护生画集》成为诸位大师先贤携手合作的结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具有特殊地位。而由壮岁及至暮年,不受环境的挫折而停顿,不受病魔的侵患而退馁,丰子恺先生那生死以之、义无反顾的信念与坚持,更为画集增添了一份经时间陶冶、沧桑历炼而具备的传奇色彩和深醇意蕴。
正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有赖众多艺术大师的付出与有心人的呵护,才能令我们能够看到如此完好的《护生画集》。
走进位于西湖文化广场浙江省博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灯光下《护生画集》那450幅画和450幅书法作品,静静地向我们讲述450则爱与善的小故事,那一幅幅彰显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仁爱慈悲的画面,使得《护生画集》跨越时代并超越了文化艺术的范畴,它所倡导的“护生护心”思想,在当下依然弥足珍贵。
一对从桐乡石门镇赶来的退休老教师,很自豪地为观众当讲解员:我们老乡丰子恺是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他集画家、散文家、翻译家与艺术教育家于一身,他以一支笔、一颗心,创造了一个诗意、真挚的艺术世界,尤其是他的漫画笔墨简略而轻盈,对生活与自然作了饱含深情的描绘,感染了几代读画人。
展览分为“全集概览”、“戒杀警世”、“善爱生灵”、“和谐家园”四个单元。“全集概览”所展的一至六集《护生画集》的原装裱本等内容,配以多媒体的辅助展阅,使观众对《护生画集》有一个整体感性认识。后三个单元则以主题的形式,展出了《护生画集》原作124件,作品从《护生画集》六集中选取,全面展示了《护生画集》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
面对此情此景,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向观众打开了一段封存几十年前的历史——那是1984年8月,为丰富馆藏,时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的汪济英,与当时的征集组专家王含英一起到上海,想征集一批已故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当时,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就住在上海徐汇区的一幢高楼里。汪济英表明来意后,她坦诚地表示,自己只有几件父亲的作品,留作纪念,弟弟丰新枚有一些,但是也要留作纪念。不过丰一吟给汪济英提供了一条线索:丰子恺《护生画集》原作450幅并书法题款,共900件,在弘一法师弟子、新加坡广洽法师处珍藏。
1985年9月,丰子恺逝世10周年之际,广洽法师从新加坡来到上海,参加缘缘堂的修复仪式。随后,他带着完整的六集《护生画集》原稿来到了杭州。9月17日上午,在孤山文澜阁的捐赠仪式上,广洽法师亲手将《护生画集》原稿,还有弘一法师与丰子恺两代艺术家共同使用过的文房遗物“双联盘”捐赠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桐乡石门镇丰子恺故居缘缘堂,也曾是广洽法师和丰一吟的考虑地之一,但因为当时那里收藏条件差,还没有防潮和恒温的设备,这批作品没能落户缘缘堂。”展览现场,丰子恺的孙子丰羽细数道,除了当时有过一个小规模展出外,这28年来,《护生画集》始终被浙江博物馆妥善珍藏,鲜有露面。28年后,我们第一次亲睹《护生画集》六集原貌,它的纸张,它的封面,以及它封存近一个世纪的故事。
其间,上海有一位朱南田先生,曾经从地摊上购买到《护生画集》第二集原稿,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丰子恺,成就一段佳话。遗憾的是,这段历史中的许多人已经逝去,广洽法师于1994年在新加坡圆寂,王含英也于2011年去世,朱南田也于早年过世。如今,我们欣赏《护生画集》时,也许能从中体味到这许多浓浓的情谊。
与真迹面对面,与大师心交心,在持续两个月的时间里,让我们近距离细细观赏这部经典,静享真善美的艺术时光。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展览预告 | 生生流转——安徽大学(06-21)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