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京城展西部艺术魅力

来源:大公网   2013年11月29日   浏览次数:1187

  图:朱乃正《青海长云》

  【本报讯】记者马浩亮报道:“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即日起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为文化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专案之一,该展览将持续至明年一月九日。

  自然风光 民族画卷

  该展览共展出中国美术馆馆藏西部主题作品一百五十馀件,跨越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各艺术门类,试图从发现西部、高原阳光、寻源拓展三个章节来展现二十世纪以来不同时期艺术家走向西部这一重要艺术现象,透过歷史叙述,勾画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发现西部、认识西部、表现西部的创作歷程,挖掘西部美术创作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走向西部”这个主题贯穿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文化理想,几代艺术家都在西部丰厚的人文歷史、多彩的民族生活和壮丽的大自然景色面前激扬起创作的感兴,关于西部的美术作品拥有极为鲜明的中国气派。

  西部曾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曾经孕育出古老灿烂的文化,也是歷史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资源富饶,民族众多,近代以来因为其地理上的遥远偏僻交通不便,使西部地区一直未有受到足够重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随?政治文化中心内迁,西南、西北分别成为抗战和建国的重地。张大千、孙宗慰、常书鸿、董希文、司徒乔、韩乐然、潘洁滋、叶浅予等当年意气风发的艺术名家一批批踏上了西行之路。他们通过写生或临摹,从中国传统艺术中认识到具有东方和本土特徵的造型体系,特别是从艺术上“发现”了敦煌,也从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中获得了崭新的体验,在作品中注入了活泼清新的气息,给绘画史留下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的生活画卷。

  时代不同 风格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美术创作上也涌现出一大批表现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伟大歷史变革和时代建设以及新型社会关系下西部人崭新精神风貌的美术作品,它们构成西部美术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态。

  展览中诸如黄胄、董希文、潘世勋、李焕民的作品都通过诸如当家作主、学习文化、修路、医疗、卫生等等情节的描绘,使人们感受到少数民族崭新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建设成就。画家在真诚而朴素地描绘这些情节时,也在作品中透露出积极明朗的诗意化的主题性创作特徵,给画面内容上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改革开放初期,美术家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民族新生的契机,在强大的西方现代文化面前,反思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发展、本土与世界的命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西北,试图从这里找寻到民族文化之根。

  此期表现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也打破了前期的社会化叙事,首先从形象、形式的美感突破,增强抒情性因素,减弱叙事性;其次,从情节的描绘转而挖掘民族文化深层的东西,从现实性转向精神性。通过独特的个人化体验捕捉民族心理性格与精神气质,从而提升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文化品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