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2014年中国美术艺术发展报告

来源:   2015年06月10日   浏览次数:2389

现实主义创作观念回归的新历程

  ——2014年中国美术艺术发展报告(摘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

  报告主持人:吴长江

  报告负责人:杜 军

  首席专家:杭 间

  撰 稿:杭 间 吴涛毅 赵 昆

  审 阅:刘大为 王明明 韦尔申 冯 远 许 江 许钦松 李 翔 杨晓阳 吴长江 吴为山 何家英 范迪安 施大畏 黄格胜 曾成钢 徐 里 陶 勤 杜 军

    2014年,是中国美术界有诸多重大事件的年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鼓舞并引发了美术家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响应,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优秀传统、为人民而创作等方面,美术家们结合自身创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努力方向。2014年是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第十二届,这是新形势、新常态下中国主流美术创作的一次盛大检阅,无论是优秀作品的创作水平,还是组织、评比机制、展览方式以及推广方式,都有许多新的突破,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新高度。深入生活“写生”促进创作成为越来越多美术家的共识,无论是中国美协组织的采风活动,还是边疆各民族的美术创作展览,无不体现了“从生活中来”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新回归。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美术与世界各国美术的交流互动也呈现更为积极自信的趋势,在展示中国当代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 发展概况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美术界代表刘大为、许江、范迪安、杨晓阳等出席了座谈会,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代表美术界在会上作了题为《关注视觉中国 弘扬核心价值》的发言。2014年10月17日,中国美协召开了全体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员认为,总书记的讲话在五个方面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文艺的复兴;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五年一届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如期举办。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展览代表了国家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对全国美术界每五年的发展阶段的全面检阅与展示。从2014年5月底开始,本届全国美展从13个展区开始评选和展出,并最终从176件获奖提名作品中推选出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创作奖的金奖、银奖、铜奖以及优秀作品奖共计160件。2014年12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获奖提名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同期还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当代创作论坛,对此次大展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批评。

  当前美术事业发展空前繁荣,呈现出许多新面貌、新特征、新趋势、新问题。与往届全国美展相比,本届全国美展坚持学术引领,充分调动各艺委会和艺术院校专家的指导作用,确定各画种的展览主旨、评选标准。各展区展览期间开展理论研讨、专题讲座、配套相关画种展览等多种学术活动,加强公共美育教育活动;展区数量增加,艺术门类更加细化,分配更加合理。增加了实验艺术展区、综合材料绘画展区,漆画、陶艺展区也独立展出;进一步完善评选机制,评委结构更趋合理。

  2014年11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发布了《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项目评审报告》,从国内各级各类文艺单位、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申报的4256个项目当中,评选出394个项目给予资助,资助总金额达到4.3亿元,其中以美术为主的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项目,申报836项,进入复评191项,立项资助93项。

  2012年开始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下简称“美术创作工程”)已历时两年,是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的为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美术作品的全国性创作活动,目的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通过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再现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具有民族史诗品格、气势恢宏、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能够传之久远的优秀作品,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两年来,获得资助的160余项活动开始进行有条不紊的创作,为了加强对“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创作的过程管理,提高作品的质量,督促和推进创作进度,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安排,邀请“美术创作工程”创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和美术家在内组成赴六个片区的专家指导工作小组,从2014年9月至11月,先后在沈阳、成都、广州、上海、浙江、北京六地召开了“2014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草图修改指导工作会”。

  全国美术展览活动丰富多彩,各地不断涌现许多新的有影响的美术作品展览。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较大规模的美术展览达2692个,除全国美展外,具重要影响的美术展览包括反映西部人文景观及美术风貌的“七彩云南——中国美术作品展”“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展”“塞上明珠·美丽宁夏——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等。

  自2009年以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央民族大学以及相关自治区或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相继策划并举办了“雪域高原”“灵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等一系列20世纪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展览,通过这一系列展览、文献画集、历史资料和视频影像,不仅系统梳理和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历史成就,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20世纪初以来的历史脉络、人文价值和社会影响,构筑起一部20世纪中华民族的现代视觉史诗;而且通过美术作品的视觉呈现,向国内外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多民族统一的中国人文风貌的窗口,展现了自20世纪以来我国各民族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国家艺术形象。

  为了深入体验生活,亲身感受生产一线的劳动,创作出契合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中国美协在2014年相继组织了系列采风活动。分别前往苏州新农村,河北邢台煤矿,内蒙古阿尔山、赤峰空军部队以及青海玉树地区写生创作,并且在2014年12月将“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中矿工题材的作品以及美术家们在矿区写生的所有作品,展示给广大矿工。美术家借助采风活动与基层民众深入交流,不仅强烈感受到真实的社会生活,还将长期囿于象牙塔的美术作品带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国的美术馆建设呈现新的高潮。无论是国家美术馆还是地方美术馆、民营美术馆,2014年的新馆建设都呈现蓬勃之势。2014年9月18日,历时两年的中国国家美术馆建筑设计方案招标中标发布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标志着中国美术馆新馆建筑项目正式启动。新建国家美术馆选址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内,建筑面积12.86万平方米,比现在的中国美术馆面积大五倍。新馆将扩大美术馆的收藏保护、展示陈列空间,以及通过艺术图书馆、延伸产品的交流和展示,为观众提供公共艺术服务。

  2014年被认为是中国私人美术馆爆发的一年,引领这一波浪潮的是一些知名收藏家和新锐的年轻收藏家,相较于过去民营美术馆以民营企业的集团化运作为基础,他们更趋向于在美术馆中表达出个体喜好和情感。南京四方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昊美术馆就是其中代表,这些私人美术馆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成系列的馆藏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其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文化部于2014年继续组织开展“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催生了众多的美术馆推出高水平的美术展览。为了进一步推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全国美术馆藏品资源现状,加强对国家美术收藏的统筹管理,提高收藏的质量和效益,文化部决定自2014年开始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是“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实施的“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国有美术馆藏品进行普查。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的评奖工作也与全国美展同步,于2014年4月至11月举行,经过初评推荐、复评、终评三个环节,最终评选出17部(篇)论著获奖,27部(篇)入选,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此次理论奖评奖是五年来美术史论成果的最高规格的检阅和评价,体现了中国美术学术研究在美术历史、理论以及当代美术批评等方面的新成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