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不激不厉 立意高蹈——品俞佳水和他的山水画

来源:   2016年11月07日   浏览次数:5435

    因为职业的缘故,接触和采访过不少画家,俞佳水先生是我钦服的一类。内敛沉静,笔端却激情澎湃,变化万端;作品丰厚,为人却不事张扬,一派谦谦君子之风。难得的是,商品化大潮席卷之下,许多画家身不由已地跌入滚滚红尘,急于树“品牌”、创“效益”,争相为自己别上商品标签;俞佳水先生却初心不改,甘于寂寞,沉醉于六尺画案上那物我两忘、纵情挥洒的自由和畅快。因而,读俞佳水其人其画,自有一种磊落蕴藉之气。

    俞佳水自幼喜爱艺术,上小学时即痴迷于临摹连环画、年画,维妙维肖;及至中学,音乐、美术成绩均名列前茅。1963年,俞佳水考入蚌埠市第一届中国画研修班,受教于蚌埠市文联主席张宽先生和著名画家严正汉先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跟随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建中先生和合肥市画院院长裴家同先生学习山水画30余年,并受教于孔小瑜、徐子鹤、朱白亭诸先生。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屡屡发表、获奖。2005年获得“安徽省老年书画大赛”金奖,2009年获“全国老年书画大赛”金奖。其中获全国金奖的作品《青山依旧在》,是一件反映汶山震后重建,将主题性创作与水墨山水图式完美结合的精品力作,在有众多专业画家参赛的全国性大展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为安徽和合肥争得了荣誉。

    百折不回,上下而求索”,是对俞佳水艺术道路的最好概括。
    俞佳水先后供职于蚌埠卷烟厂、合肥卷烟厂。他的专业是机械,起初,厂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颇有名气的“技术革新能手”,还是位深藏不露的丹青高手。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让人们见识到俞佳水的绘画才华。“文革”期间,妻子买来二尺白布,准备用来缝补衣物,俞佳水却把它当成了画布,在布上画了一幅传神的毛主席肖像。此事在厂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厂领导得知后立即拍板,把这位难得的美术人才调到了宣传部门,让他从事起美术宣传工作。此后,由他设计的“合肥”“巢湖”“424”等烟标,成为烟标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上世纪70年代,俞佳水曾有机会真正迈入画坛。当时,合肥市文化局想将俞佳水调入合肥书画社(今合肥书画院),手续已经基本办妥,只因为厂领导“这样的人才我们也需要”这一句话,俞佳水失去了成为专业画家的机会。但对于俞佳水来说,国画创作才是自己魂牵梦萦的追求。终于,他提前5年退休,毅然决然地开始自己的追梦之旅。

    凡高说过:谁要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的话,谁就能够随处发现美。多年来,俞佳水坚持以自然为师,四上黄山写生,还跋涉于大别山、大小三峡、峨嵋山、青城山、长城、秦岭、陕北黄土高原采风写生。他转益多师,张建中的线、点,裴家同的墨韵,乃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新安画派诸先贤,都令他手摹心追,沉醉不已。无论师法自然,还是向传统伸手、向老师求教,他都不是机械地摹仿和亦步亦趋,而是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用自己独特审美发现和对自然的敏锐感悟,加以融会贯通。因而我们在他的作品里,看不到陈腐拘泥和造作之气;学识的漾溢和天机的流露,构成了其匠心熔铸的山水整体形象。其笔法灵活多变,笔墨松活,不板不滞;山势勾勒用笔峻拔,画面皴染丰富,华滋厚拙,腴润浑融。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洋洋大观,异彩纷呈。由新安画派和徽文化滋养的安徽画坛,亦名家辈出,各显风流。俞佳水的山水画,以自己的构图宏阔,笔墨磅礴,在当今画界占有一席之地。

    得天时地利,黄山、大别山,是俞佳水两大重要创作题材。《将军县里山本雄》是画家根据大别山写生,创作完成的别具匠心的佳构。安徽省金寨县该县梅山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坝高88米,时为亚洲第一,今日人们登坝亦感心悸。但在这幅画里,画家没有将梅山水库作为“主角”,却大胆地将宏伟的大坝安排在画面边缘,在高耸山峰的“压迫”下,显得遥远而“渺小”。他巧用艺术的对比和夸张手法,以“微缩”的水库,衬托“放大”了巍巍群山。水库虽偏于一隅,却蒸腾起一片云水之气,成为苍莽大山中的“画眼”和“气口”。水库与群山、天工与人工相互映衬和烘托,艺术地表现了“山本雄”这一主题,令人不由拍案叫绝。描绘黄山的《黄山迎客松》《黄山之春》《日破云涛万里红》等作品,亦用生动的笔墨,和整体的起伏跌宕、虚实处理、疏密安排,将黄山的奇崛秀美、气象万千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画家注重色彩尤其是暖色在画面中的运用,许多作品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于恢宏中见炽烈,成为画家的个性化追求。

    尼采说:完美的作品应当一挥而就。俞佳水的作品里,不仅有章法谨严、气势开阔的宏篇巨制,也有许多大胆率意的抒情性画作,尤其是泼墨、泼彩等技法的运用,可谓妙到毫巅,体现了画家性情中洒脱不羁的一面。如《山雨欲来》中,以满纸似是而非的湿墨与小面积焦墨渴笔山体作对比,笔苍墨润,营造出一派山雨欲来,水气升腾翻滚的戏剧性场景,张扬了写意山水画的动态生命力。《峰回路转》中,大面积山体以破笔散锋绘就,随性中见功力。《故土难忘》《古流新歌》利用墨彩的自然流淌、渗化,既状物抒情,又烘托气氛。画家将水墨淋漓的效果发挥到极致,那汪洋恣肆的氤氲变化,随机、抽象化的显现,泼墨如渖的自然挥写,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苍虬的古松,浑茫的远山和湍急的飞瀑在画家墨彩交融中幻化成大自然最美的乐章。
    品味俞佳水的画作,我们不仅沉醉于其立意高蹈的艺术形象,更为他不激不厉、坚忍执着的生活态度而倾倒。              

(本文作者为资深媒体编辑、知名画家)

 

俞佳水艺术简历:

    俞佳水  安徽无为人,政工师、馆员,从事大型企业美术宣传工作近30年,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1962年毕业于安徽省轻工业学校。1963年考入蚌埠市第一届中国画研修班,授教于蚌埠市文联主席张宽先生和画家严正汉先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跟随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张建中先生和合肥市画院院长裴家同先生学习山水画30多年,受益匪浅。也曾受到名家孔小瑜先生、徐子鹤先生、朱白亭先生亲临指教。
    1979年,曾与江苏画院金志远、陈达、尚君励、徐谦四大名家在黄山写生一月有余,写生稿达百余张。尤其金先生示范讲授传统山水画的用笔用墨及创作要领;陈先生讲授如何边写生边创作,并传授了自己探索成功的特技;还有尚先生、徐先生他们的独家讲授等,终生受益,终生感恩。

    1982年,《巫峡烟云》入选交通部举办的《长江画展》,并被收藏。
    19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画专业获优秀学员奖。
    2004年,《盛世着新装》入选合肥市老年书画艺术展,获得银奖。
    2005年,《前途光明》入选安徽省首届老年书画艺术展,获得金奖。
    2007年,《黄山仙人飘海》入选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年书画展,获得优秀奖。并刊登在纪念画集上,登载于《书画·中国》报。
    2008年,《青山依旧在,有幸沐春风》入选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中国老年书画大赛,获得金奖。并被收藏。
    2009年,《虎踞龙盘今胜昔》入选第三届安徽美术大展,并选登在安徽日报美术专刊。
    2012年,《江山沐金辉》、《东方红》刊登安徽日报美术专刊。
    2013年,《春回大地》刊登安徽日报美术专刊。
    2014年4月15日,合肥晚报文化新闻版刊登作者艺术历程专访。
    2014年,《将军县里山也雄》入选第五届安徽美术大展。
    2016年10月,作品《红色金寨情》入选安徽省文联主办“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美术大展和省美协主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金寨红采风写生美术作品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