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等待“春天”
资金充裕难避商业性
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沈其斌同时兼任虹口区政府打造的多伦现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在比较了两家美术馆后,沈其斌告诉记者,证大每年计划办4~6个展览,多伦则为十多个,证大办展览的资金是多伦的几倍。资金的充裕使证大可以按照规范的方式办展览,而体制的灵活更是让其成为国内首个采用规范的国际策展人制度的美术馆。对于美术馆学术、研究、展览、教育和收藏五种功能,证大都在有步骤地加强。
然而,以证大现代艺术馆为代表的民营美术馆拥有者及所处环境令不少人对其艺术上的纯粹性产生怀疑―――仍在招商的大拇指广场内云集着肯德基等商家,而在北京的另一家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当记者走进其百子湾路分馆后,便有人殷勤地上来询问是否要看房。对此,沈其斌表示,他们有明确的艺术馆章程制度、专门的艺术委员会以及自身的学术原则。“在大的原则和方向上,艺术馆和证大集团是一致的。集团对我们的人员是认可的,操作是放心的。”他说。
形成“造血”功能
“建美术馆容易,养美术馆难”―――这是不少业内人士的体会。证大现代艺术馆每天接待人数只有几十人,“门票收入甚至都无法负担电费”,成都上河美术馆几年前就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而倒闭。沈其斌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没有制度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经营上的局限。据悉,证大现代艺术馆每年的支出在几百万元,每次的资金划拨都有计划并具备制度上的保证。“理想的状态是证大集团投入的是一部分主体资金,而美术馆经营相关项目创造的价值至少应该占到总数的1/3以上,”沈其斌说,“我们和中央美术学院合办的艺术管理系研究生班下半年就要开班,而以现当代艺术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也正在筹建中。”
“社会资本的拥有者肯定不是艺术家,这就造成这些美术馆的主人肯定不是艺术方面的专家,但他们有足够的魄力把美术馆交给相关的专家管理,”沈其斌说,“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客观条件,而是自身的学习和调整,在推广美术馆和吸引更多观众等方面还应该探寻更好的方法。”
对于民间资本介入当代艺术等文化形式,他认为可以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争取较多的资金,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成败主要取决在把握与具体操作上。(信息来源:东方早报 记者李静、实习生宋雨佳)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展览预告 | 生生流转——安徽大学(06-21)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