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现代建筑国际前沿峰会3月24日在广州举行
现代建筑国际前沿论坛
Modern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 Forum 2007
时间:2007年3月24日
地点:广州・锦汉展览中心海珠厅
会议议程 AGENDA
・ 主要论题 Topics:
・ 互动设计
演讲人 Speaker: 孟建民 Meng Jianmin
・ 处理现实
演讲人 Speaker: 刘家琨 Liu Jiakun
・ Green Buildings Curtain Wall
演讲人 Speaker: Joe Khoury
・ 传播与设计创意平台建设的思考
演讲人 Speaker: 蒋宏 Jiang Hong
・ 21世纪的中国建筑,如何承先启后; 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演讲人 Speaker: 彭培根 Pei-Keng Alfred Peng
・ 议程安排 Agenda
2007年3月24日 24th, March, 2007
09:30-10:00 来宾签到 Check-in
10:00-10:15 致词 Address
10:15-11:15 孟建民 Meng Jianmin
11:20-12:20 刘家琨 Liu Jiakun
14:00-15:00 Joe Khoury
15:05-16:00 蒋宏 Chiang Hong
16:05-17:00 彭培根 Pei-Keng Alfred Peng
演讲嘉宾及演讲提纲介绍(按演讲顺序排列):
1、孟建民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总建筑师
教育背景/专业资质 南京工学院建筑学硕士 南京工学院工学博士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经历(包括国内外专业学历情况)
78年11月~82年7月 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攻读学士学位
82年 9 月~85年7月 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导师:杨廷宝教授、齐康教授
85年9 月~86年7月 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任所长助理
87年10月~87年11月 在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研究中心进行联合研究
86年 9月~90年11月 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齐康教授
90年12月~92年7月 在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副教授
92年7 月~96年12月 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任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97年1月~06年5月 在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任副院长、总建筑师
06 年 6 月~至今 在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任院长、总建筑师
演讲提纲:
互 动 设 计
孟建民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518031)
当今,建筑师必须具备四种能力:鉴赏能力、建构能力、沟通能力与自省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沟通能力正日益受到建筑师们的关注。如何在设计过程中与开发商、城市管理者、策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营造商、使用者等等设计相关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以使方案快速发展,最终得到一个最优答案,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什么是互动设计
互动设计,可以理解为互动与设计两方面之和。互动(interactive),指的是人们相互之间传递、交流各种观念、思想、情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互动设计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设计主体)与设计相关人(互动对象)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来沟通思想与观念,交流知识与经验,以达到互动互补,促使设计成果趋于成熟与完善。
为什么互动设计
首先,人类本身是地球上最具互动性的动物。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一连串与他人和周围世界一起互动的经历。
其次,在建筑设计领域,设计过程的本质在于互动。因为,任何建筑师不与其他人充分合作都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建筑师不可避免地从属于设计小组。无论他个人的品格如何,他依旧需要为数众多的其他人员――建筑师、技术专家、顾问、承包商等等――把自己的设想转化为现实。
再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仅操纵了发展商,同时也操纵了建筑师。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建筑师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坚持自己的专业追求;另一方面,建筑师要生存、要发展,否则自能成为市场的弃儿。在抗争与妥协当中,互动设计为建筑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市场化设计方法。
如何互动设计
首先,设计师要了解设计的全过程与各环节。
其次,设计师需要明确在设计的全过程与各环节中要与哪些设计相关人群互动。例如设计师要与业主的互动、与城市管理者的互动、与策划师的互动、与工程师的互动、与营造商的互动、与大众的互动、与物业管理者互动、与材料商的互动等等。
再次,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设计相关人群,采取相应的互动设计原则与方法。
结语:
互动设计的过程本身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设计师与任何设计相关人的相互认同、相互碰撞都可能产生智慧的灵光。互动作为设计过程的本质,沟通能力作为互动设计的重要保障都应该受到广大建筑师的关注。
2、刘家琨
刘家琨,男,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987~1989年四川省文学院从事专业创作。1999 年考取一级注册建筑师,同年,成立成都市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建筑,室内及景观设计。
主要建筑作品:
1、成都喜来登酒店
2、成都市艺术中心
3、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
4、犀苑休闲营地
5、艺术家工作室系列设计 (罗中立、何多苓工作室等)
6、顺兴老茶馆
7、红色年代娱乐中心
8、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9、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
10、重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11、上海青浦建设展示中心
12、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
13、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客房中心(南京)
14、广州时代玫瑰园“泛人文空间”设计
15、成都锦都商业院街
主要展览:
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 1999,8,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
中国房子/建造五人文献展 2000,3,上海,顶层画廊
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 2000,4,北京,中国美术馆
德中文化年,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 2001,9,柏林,AEDES画廊
TU MU@home 2002,8,上海
2002上海国际双年展 2002.11.上海
法中文化年――中国新建筑 2003年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
意大利帕尔马建筑节 2005,9 意大利,帕尔马
2005深圳城市/双年展 2005,12,深圳
荣誉
第七届亚洲建协荣誉奖
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
2006建筑实录中国奖
演讲题目:处理现实
3、Joe Theodore Khoury
ALT LIMITED,President总裁
在幕墙领域,他具有30年的跨学科的经验,从构思初步设计方案至整个幕墙系统现场安装的管理。
在Cupples Products Division of H.H. Robertson公司任职期间,Joe参与了汇丰银行大厦幕墙系统的设计及计算。他为Cupples, Arcadia Wall Systems Steel Products 及 TRITEQ自行设计并研制出了铝、钢材两种材料的很多定制及标准的幕墙系统。
1991年,Joe在台湾成立了ALT Cladding & Design Inc.。ALT立即参与了多项高难度的工程,如Taichung Tower(台湾),Seocho Fashion Center(韩国),Hongkong Electric Company Headquarters(香港)及Taipei Financial 101。随后,ALT很快进入了菲律宾市场,并且分别在香港及上海设立了办事处。
把设想变成现实,并很好的制定出幕墙的具体细节,他知道怎样获得业主所需的功能,如强度、耐候性、易于制造及快速安装,同时在合理的成本下确保美观性。
当一项工程首要考虑工程进度时,这第一手的经验是无价的。 Joe可以借鉴他过去的经验,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可行的最佳解决方案。
演讲提纲:
Green Buildings Curtain Wall
Introduction:
With global warning’s depletion of energy sources, the 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fields have a great responsibility in contribut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innovation in design and material they could influence codes and standards of their own countries to improve living conditions for human kind.
Architects, engineers, consultant,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leaders in our field must influence developers, builders, officials and end users of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benefits.
Currently some codes and local requirements, including China’s, are changing for the better. In some continents and countries volunteer specs or standards are being insensitively imposed or mandatory imposed depending on the developers and the municipality or local governments.
Implementing Green Building in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in architecture is vast, covers many areas, and could be implement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that make design and economic sense.
The areas of improvement are:
1. Energy Consumption
Designing Energy Efficient Curtain wall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2. Us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
To achieve the above, a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is a must.
Designing Energy Efficient Curtain Walls
Curtain walls or facades are one of the building componen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f designed intelligently in close coordination with the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some instances, plumbing specialists, could produce a very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
Different Energy efficient walls:
1. Standard without features
2. Standard Enhanced
4、蒋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传播、新媒体传播、文化传媒及创意设计产业。主要研究成果:各大报刊新闻通讯和专稿300余篇;新闻与传播学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源期刊论文25篇;设计艺术学和影视艺术学论文10篇;参编学术书籍10本,其中主编《新媒体导论》、《东森登峰之路》等4本,一本书荣获全国青年优秀读物一等奖;主持纵横向课题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5项,如2004年主持研究上海市“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十一五”期间提升上海大都市文化功能,发展文化传媒产业研究》,2005-2006年主持研究《2010上海世博会主体馆和中国馆主题演绎》,2006年主持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重大课题“上海市科技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传播网络构建的研究”等;横向委托课题如:
2004年主持研究《上海文广影视摄制基地战略思考(框架)的战略建议》, 2005年主持研究“本土专业媒体广告集团:差异化规模扩张――上海昂立广告公司发展战略”,2006年主持江苏省吴江盛泽盛世广场和东盛步行街的整体景观策划创意设计,以及上海工业旅游通票的创意设计,2007年主持策划和设计上海虹桥机场空港华港宾馆室外景观设计,以及上海长宁区凯旋路3.5公里“数字长宁”特色街区整体改造方案的创意策划等。曾获教育部和中国科技传播学会论文二、三等奖;曾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还兼任上海新闻工作者学会理事、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职业培训专家咨询委员会传媒类专家委员、CSSCI源期刊《新闻记者》副理事长;CSSCI源期刊《新闻界》特约编委。
演讲主题:
传播与设计创意平台建设的思考
内容提纲:
传播与设计的融合日益密切;
科技与艺术日益交叉融合;
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应当积极应对社会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们学院教学与科研,以及创意设计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的几项重大课题研究。
1、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媒体与设计两大学科交叉的介绍,突出学术、技术、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实现高校对社会的三大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2、空间皆媒介、媒介即汛息:人造的空间都会留下时代的气息,而且任何作用于视觉的表达,都传播着当下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和艺术成就,传播着人类的生活理想;3、我们重事过得你所提到的几个项目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并且对最近的一些研究走向作一些简单的介绍,比如:对网络和数字移动控制时代的“家”的概念设计;对车载移动电视环境行为和传播效果的研究等。
5、彭培根
清华大学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国“绿都银镇”工程筹建专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优秀外国专家获奖人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归桥先进个人获奖人 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顾问建筑师
北京市加籍荣誉市民 前首都建筑艺术委员 欧美同学会前副会长
前留加分会会长 厦门市政府顾问 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硕士1973
中国第一位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外籍建筑师(1996)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建筑大师和建筑评论家、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董事长、总建筑师彭培根先生,主要规划及建筑设计作品包括厦门总体规划153km2、武汉金银湖新城规划350公顷、广州新白云机场的占地120万M2的详细规划及部分重要建筑的设计、65万M2的北京MALL购物中心、钓鱼台国际会议中心(竞赛第一名)、中旅大厦、燕莎中心(与德国建筑师合作)、中国政法大学、青岛“黄岛总体规划”、上海华侨大厦、深圳华侨城规划等。
演讲主题:
21世纪的中国建筑,如何承先启后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附:彭培根专访两篇
1、建筑大师 彭培根说:“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才是最美的建筑”
<<北京科技报》记者 张星海
(导语)70年代彭培根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从不参加政治活动因此,81年他突然宣布要回祖国工作时,那些常常见报的“左派学生”掉了眼镜地给彭送行。他对这些友人开玩笑说:“你们接着吃牛排喊马列吧。我要去实践齐克果的“破冰”了”。
(注:丹麦哲人齐克果一句名言:人生的意义好比寻找冬天在冰封湖底的明珠,无论能否找到那颗珍珠,破冰投身到湖里的那一片刻,就是人生意义的开始)。
(专访正文)
2000年6月上旬,两院140名院士及114名知名建筑师、规划师及工程师,分别联名上书中央请求撤消法国建筑师安得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彭培根是114位建筑界专家中的积极响应人之一。8月11日新浪网发表了他的署名文章《我们为什么强烈反对国家大剧院方案》。8月17日《南方周末》发表《中外专家舌战国家大剧院》,同期还刊登了彭培根《城市需要民族的灵魂》和安德鲁声称“我不会'让'它被修改”的记者访谈,争论日趋白热化。在这场争论中,彭先生的学识和他热爱祖国维护中华文化并敢于直言的正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读者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认识彭培根。如今,google网上搜索“彭培根”三个字,结果竟有七千多条。而被转载率最高的恐怕要算:“2004经典语录集”中摘录自彭先生批判法国安氏设计国家大剧院设计的一句话:“六七千人在一个玻璃潜水艇里,坐在一个107.6万元―相当于一部交过税的奔驰车――的座位上(总造价除以座位数),来看那该死的歌剧!”
批判垃圾建筑折射学者本色(小标题)
国家大剧院、CCTV大楼、奥运会主体育馆,这些由外国建筑师设计的极端怪异的建筑物, 都是彭培根和很多知名建筑大师和学者坚决反对的。记者问彭先生,为什么如此反对这类的建筑?他说:自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权被安得鲁不明不白地“拿走”之后,中国建筑市场的一阵狂风,大家一窝蜂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视觉刺激”,以为“另类”、新颖就是美了。周总理不愧为一位大政治家,他曾说中国的建筑要:“经济、实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追求美观”(后来变成了中央对城市建设的文件的基本原则)。大家要知道: 20多年来,西方国家已经崇尚:朴实大方、亲切和“Back to Basic”(即回到重视基本功能)的建筑,其实这就是中国艺术哲学里的:“大音希声”和“大美无形”的理念”。请大家不要忘记 ― 现代建筑(包括后现代)的金科玉律是:“Form Follows Function”(即:型随功能而生”)。时装表演的服装不能穿来上班啊!;我们这些建筑师和学者对那些建筑设计进行反对,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外国建筑师的设计。更不是文化之争,而实际是科学和不科学的设计之争;是建筑需要讲求功能合理、经济节约(已非一般意义的节约)还是脱离中国实际、更无视于UIA(国际建协)过去二十多年来,五次大会宣言的大声疾呼(注:呼吁发展中的国家,要尽力保持他们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即Regional Culture Identity) “我们反对这些设计,是因为“其中有许多设计使用上的不合理,违背建筑的基本规律,甚至有悖于基本的科学常识。这是建筑学上最佳的反面教材!选设计不能单纯追求视觉刺激,遮不惊人死不休,以为另类、新锋就是美。这些所谓的‘新建筑’不管从材料上,还是从设计理念上来说,都没有什么创新可言,而且有安全上的隐患,它们严重地违背了中央对基本建设要求的原则、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和文化传统并且影响了中国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和传统的人文景观”。这些建筑师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要设计这类“时装表演”的建筑,是绝对“没门”的;因为这种设计同不过在“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和比较经济方法下的预算审计。所以,有位得到了几十个亿造价(后来再追加近一倍)大楼设计权的欧洲建筑师,在喝的半醉的情况下,得意忘形地说到:“在中国拿一栋这种天才设计的大楼,要比栽棵葱还容易。在欧美国家是Impossible! 的.” (注:当然这种设计绝不可能通可持续性和能源审查)
彭培根还说:“中国有很多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体育建筑大师马国馨就是其中一位,还有王小东、关肇邺、程泰宁、陈世民、崔彤和崔恺等等。只是我们给中国人自己的机会太少了。中国人培养了自己的卫星和飞弹的科学家,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可以昂首自豪地和任何国家平起平坐。为什么在建筑设计上就要迷信个别的外国建筑师?”
积极建言献策,拳拳报国之心
彭培根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政协委员,但他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恐怕比大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多,而且他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绝大多数都被中央、部委或地方政府所采纳或重视,同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1998年国务院6个部委联合颁布了汽车十年强制报废的规定,彭教授知道此事后,向《新华社》的内参投稿,了一篇,反对强制报废的规定。理由是,这个规定违反科学规律,违反国际可持续发展原则,没有考虑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也严重侵犯消费者的财产权益。后来,他的意见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重视,汽车十年强制报废的规定果然被废止或调整。1999年彭培根的一篇《从环境心理学来改革和发展出租车的形象,(在“流动的环境和市容”中,发挥大的作用)》刊载在全国很多的媒体上,99-03年,重庆、西安、武汉等十多个城市,都借鉴了彭教授的建议,出租车基本都改成了绿色、蓝色或冷黄为主的冷色系统。2002年8月26日就北京出租车的颜色问题,彭教授写信给北京市政府有关副市长,他指出北京的出租车绝大部分是红色,有很多的缺点:夏天容易使环境显得火辣烦躁。他建议北京可以借鉴昆明、贵阳、大连的经验。上海的出租车用冷色系统再加较多的金属粉。这样看起来既淡雅、而且都很“漂亮”。这个建议见报后,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落实,北京市政府的为此还举办“北京市出租车形象设计竞赛”,彭教授还被推选为评委会副主任。
除此而外,他建议奥运主会场应选在永定门以南,借此来平衡一下北京市南北发展的不平衡;他向有关方面写信,从加速沿北京五环路的发展的经济效益的角度,建议北京五环路免费等等。曾经有一名大学教师这样写道:“中国现今社会需要像彭先生这样的勇于直面人生的真正爱国和敬业的读书人。”
彭培根坦言,“以言报国”和“科技报国”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他回到祖国就是要为同胞服务和报效祖国的初衷,让他不得不经常从国家和百姓利益的角度来提建议。原建设部设计院院长刘洵蕃这样评价他:“他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仗义耿直的作风和性格......从他的发言中我感到一种刚直不阿的正气。”
投身教育事业,二十年如一日
除了批判那些垃圾建筑,向政府建言献策,彭先生更是一位受学生爱戴和业内人士尊敬的老师,他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至今已达23年之久。除了教建筑设计以外,从1990年起,他还开了一门高年级选修课《理性建筑》,全部用英文讲授。他说,开设这一课程,目的就是要把这非常感性的学科尽量融入些理性的成分和实践。这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惟一用英语开设的理论课。同时,他也是清华大学第一个(15年前开始)在每学期末要学生给老师在六大项(每项A、B、C、D四个等级)不记名打分数的教师。每年学生打好分数后,教务科盖了章交给他存档,他的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在以身作则和爱国主义这一条上,每年得分几乎都是在95分以上。
彭培根认为,建筑师在西方社会传统中,一直都是推进文化的先驱者之一。在欧美国家的思潮运动、都是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轮流坐庄,而唯独后现代主义,是建筑师做了文化先驱者。绘画、音乐和文学等随后才跟进。建筑师是被社会承认的城市面貌和灵魂的塑造者,也是最具象的文化工程师。但是,不要忘了:文化带头人带错了路,那就会给城市面貌和文化带来灾难。
他强调大音希声,大美无言,一流的创作一定要有原创风格。“很多艺术家都是把中国文化中最原始、最地道的东西与现代的西方文明扣其两端而精揉之,这样的设计才会有生命力。例如,香港和北京的中国银行,尽管视觉上没有那么刺激和另类,它仍然是长安街上最大气的楼。上海金贸大厦,中科院图书馆,香山饭店、崇文门的新世界中心(?)以及西长安街的电力调度中心等,既融合了现代文明,又相当成功地渗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神韵。他还说广安门大街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条有了城市设计之后,才进行建筑设计的城市建设。可见,给予时日,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是可以与国际健康地并轨的,而不是永远会穿时装表演的衣服来上班的。
建造广寓万间,情系农民兄弟
1985年,彭先生发起并与多名中外著名专家合作,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建筑师事务所―“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该事务所是在中国宣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成立的第一个民办的,中外合资的建筑事务所。20年来,“大地”共为中国设计过2000多个建筑或规划工程项目,其中有20多个重大工程。从北京的中旅大厦、德航燕莎中心(与德国建筑师合作)、北京MALL购物中心到深圳的鲸山别墅、华侨城;从厦门的整体规划到新近完成的广州新白云机场的详细规划与部分重要建筑的设计。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大地”在1986年创办了“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在1987年经建设部批准为“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会”)。到2002年为止,大地一共向“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会”捐献了209万元人民币。聘用农村建筑专家做了73个项目。并且通过《村镇建设》杂志(约有20万农民读者)的专栏连载刊登农村房屋建筑方面的知识;“大地”还用函授的方法,通过发行电视录像带,教这些农村建筑师们如何安全兴建公共性的建筑。
当记者问彭先生,他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什么样的建筑最完美?彭先生谦虚地笑了,他说,我满意的作品应该是我的家,因为他没有被业主(他太太)或领导改过。至于什么样的建筑最完美,他拿出一张贵州农民自己建筑的房子的照片,那是一个小小丘陵地的山头,下面是几十圈的梯田,山头是一片被树木围起来的平地,上面是一个泥墙灰瓦的四合院。他说,这家人是大自然的宠儿,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世外桃源的生态建筑。他说:“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才是最美的建筑”
2、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与建筑设计“双刃剑”
----听彭培根建筑大师新论有感
作者:南沙雨
春节前夕,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名建筑大师和建筑评论家彭培根先生,应海南省建筑协会之邀,在海口、三亚分别作了《21世纪中国建筑如何承先启后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专题学术讲座,并客串海口冰山沙龙。
作为旗帜鲜明反对现国家大剧院、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建筑设计的知名学者、建筑大师之一,彭培根教授这次来海南,与其说是度假,不如说是来宣讲中央新政策,传递建筑新理念,呼吁建筑师良知的巡讲,他对海南生态岛的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建设寄予厚望。
“我为国家建设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若干意见》欢呼!我为宣讲它的精神而来!”彭培根教授为公众所识,主要源于反对现国家大剧院、北京奥运会主体场馆、CCTV新大楼设计方案的“战斗”,因为他不仅仅“ 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专家学者之一”,更因为他“相比之下更像一个坚韧的斗士”。彭培根在清华大学开设“理性建筑”一门课已达十九年,基于此,彭说:“我们建筑师评论别的建筑师的作品,不能仅从艺术的角度或个人的喜恶来表达,而必须以国家治国的理念与大政方针,以及建筑法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各种科技数据为基础来评论。”正因如此,他在建筑界向来是以“以理服人”而著称。
国家建设部等五部委建质(2007)1号《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若干意见》里指出,今后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鼓励国内招标,避免盲目搞国际招标,设计要重视保护和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数量、规模和标准要与国情和地方的财力相适应;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外观与传统文化及周边环境的整体和谐;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要防止单纯追求建筑外观形象的做法,凡不能达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对此,彭培根认为这是中央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顺乎民意、符合国际主流思想的重要决策,也是痛定思痛后的重大选择。他说,温家宝总理不久前所作的有关城市建设 “大型公共建筑有很多是:贪大、求洋、浪费国家资源和没有中国特色” 的批示,肯定也是经过中央领导集体讨论过的指导思想,我们建筑界许多有社会责任感和有良知的人,尤其是两院院士周干峙先生,感到有必要好好宣传这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何有此情结?彭培根教授毫不讳言是对国家大剧院“大坟包”、北京奥运会“鸟巢”主体场馆、CCTV新大楼“歪门”设计方案等“垃圾建筑”的痛恨。彭教授指出,前些年一面倒地聘用外国建筑师来设计一些“时装表演服装穿来上班”一类的建筑就是违反了中央“五个统筹”的原则和精神,是外国某些不入流的、对中国没有感情甚至是缺乏职业道德的“建筑大师”,利用中国社会目前崇洋媚外的心理,把中国当成了他们“新武器”的实验场,将一些在他们自己的国家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设计用在了中国。这些人的设计都是严重违反国际通用的建筑法规和各种科技的原则性数据,严重超出合理预算,严重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甚至是违反基本常识的设计。
的确,曾有一百四十多位两院院士和一百一十四名知名建筑师分别联名上书,还有绝大多数建筑师和群众强烈反对的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最终还是开工了。这背后有何玄机暂且不论,反对者却是因为“其中有许多设计使用上的不合理,违背建筑的基本规律,甚至有悖于基本的科学常识”;“这些所谓的‘新建筑’不管从材料上,还是从设计理念上来说,都没有什么创新可言,而且有安全上的隐患,它们严重地违背了中央对基本建设要求的原则,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和文化传统并且影响了中国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和传统的人文景观”等多项理由而投书反对的。彭教授表示之前他就向公众、媒体表达过他的这些意见,而且认为这些“垃圾建筑”是建筑学上最佳的反面教材。
“建筑师应该把中国文化吃透,再将她从现代文明的骨架再生到建筑设计上”
彭培根教授1985年就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建筑师事务所―“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二十多年来,大地建筑事务所共为中国设计了两千多个建筑或规划工程项目,其中有二十多个重大工程,包括北京中旅大厦、德航燕莎中心(与德国建筑师合作)、北京MALL购物中心;深圳鲸山别墅、华侨城;厦门市城市整体规划;广州新白云机场详细规划。1986年创办了“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在1987年经建设部批准为“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会”)。到2001年,基金会共捐献了209万元人民币,聘用农村建筑专家做了七十多个项目,并且通过《村镇建设》杂志(约有20万农民读者)的专栏连载刊登农村房屋建筑方面的知识,还用函授、发行电视录像带等方法,教农村建筑师如何安全兴建公共性建筑。可以说,他们在二十年前就身体力行,默默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甚至于董事会在1996年就有决议,除参加国际性、国家政治性的重大工程设计竞赛外,今后不参加任何商业性的设计竞赛(但保留参加有意义的边远穷地区的设计竞赛)。1998年他们参加了山东临沭中学的设计竞赛,那是一次连保底费都没有的竞赛,参赛动机仅仅因为当地是山东最贫困地区之一,而该校的高中毕业生是山东省高考升学率最高的三所学校之一。大地建筑事务所在这次设计竞赛中以不记名方式高票获得了第一名。在用心完成设计且拿到了设计费之后,大地却将100万元人民币返回给了临沭中学,以此作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捐助。
彭培根祖籍湖南,成长在台湾,留学美国,现为加拿大籍华人,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中西建筑理论涵养,实战经验颇丰。他不止一次地积极倡导建筑师要提升人文、艺术修养和科学、敬业精神,他自己当然也就行走在践行的道路上。他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倡导和实行了学生对讲师评分制,他的讲学深受学生好评。这次来海南讲学,他就通过四百多张图片,生动地讲述中外建筑的对比、得失,让人印象深刻。
为何彭培根如此重视建筑师的人文、艺术修养?
“中国城市有生命力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师把中国文化吃透,再将她从现代文明的骨架再生出来,表现在建筑设计上。”彭教授再次提及他的这一见解。这与彭培根强调中国建筑师的责任―---“人民的建筑师应该是文化和城市面貌的塑造者,而崇尚时髦却不扎根于黄土地的建筑师会成为文化和城市面貌的破坏者”有关。不是吗?我们只要环视一下我们生活的城市,不难发现一些城市文化和城市面貌的破坏者,也就是“垃圾建筑”。这也验证了建筑设计的确是一把双刃剑。
为何会出现“垃圾建筑”?当然与建筑师的学术涵养与人文素养有关,但又不仅仅如此简单,建筑师成长的社会环境与此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在中外皆然。法国的普通民众对最近二十多年来出现的“现代建筑”就怨声载道,怀有一种“仇恨”(haine)。法国建筑师兼记者特莱蒂亚克(P・ Tretiack)所著的《应当绞死建筑师吗?》一书的第一页就回答“当然应当!”中国学者的反思中也有这样的痛恨。彭教授推荐的《应当被绞死的建筑师们》一文(作者河清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博士)就以CCTV新大楼“歪门”方案为例,“呼吁有关决策部门质疑这个方案。我们没有理由把如此巨额的钱投到这个有一百个理由可以否决而无一个理由可以站住脚的方案”。彭培根断言这些在欧洲被称为“应当被绞死的建筑师们”都跑到“月亮没有外国圆”的中国来了,这些“该死的外国建筑师们”都把中国当成了“新武器的实验场”。此言一出引起社会关注。
是否中国无人,或者说中国没有优秀建筑师?当然不是!彭培根教授说,青年建筑师崔彤所设计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既是功能现代的建筑,又深得中国建筑文化的神韵(而不是形式)”。在“鸟巢体育场”国际设计竞赛的7位中国评委和6位外国评委中唯一由始致终都投反对票的周?种旁菏俊笆钦嬲?的建筑大师和理智的大科学家”。已故建筑大师魏大中所作的国家大剧院方案是最好的体现之一,“那方案一看就是天安门广场建筑家族中的成员,是孙子辈的建筑,不仅很有中国神韵,还富丽堂皇、落落大方,同时又很洋气。该方案在国内第一轮设计方案竞赛中曾列第一名”。彭教授认为,只要我们善待自己的民族建筑师,一定会产生一批把中国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的新一代建筑大师。
“建筑应该是反映当代人类文化成果的、创造明日更好(或破坏现有)生活环境的科学、哲学及艺术的综合结晶”
什么是建筑?这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当下中国应该有一个相对规范的解析。彭培根教授就是探索者之一。“我个人对‘建筑’的定义就是:建筑应该是反映当代人类文化成果的、创造明日更好(或破坏现有)生活环境的科学、哲学及艺术的综合结晶”。彭培根非常自信和坚定地表达他的观点。
彭培根介绍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与台湾沈祖海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共同参与了山东博物馆的设计竞赛。该方案以中国文化为主,以加拿大和美国或西方文化现代文明为辅,以民族灵魂和现代元素构成较强竞争力,成为81家参赛设计单位中可以提交设计图进入决赛的10家单位之一。
此外,彭培根对岭南派建筑赞不绝口。他认为白天鹅宾馆从建筑艺术到使用功能等都体现出一流的现代水平和浓郁的中国特色,说明中国人是有能力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魅力的建筑精品的,并且在未来的“纳米建筑”时代奠定自己的地位。
对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比较之下彭推崇已故建筑大师魏大中获得第一轮竞赛第一名的作品。“只可惜,竞赛结果却被莫名其妙地否决掉了,而换了一个比魏大师的方案要糟一百倍的方案”。彭气愤地说,法国媒体也在狠批他们自己国家建筑师设计的“大坟包”式和外太空异物式的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他们说它破坏了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毁乱了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市文脉,并且四周的水面设计非常不利于在意外情况下人群的迅速疏散。另外, “鸟巢”体育馆的每垂直投影平方米自重量有260kg, 而该瑞士建筑师得墓隆・赫札尔得在德国设计的2006年慕尼黑世界足球杯体育场只有80kg。这是为什么? 美籍攘人、世界级结构大师廖士骏设计的世界最大的室内体育馆(在美国Detroit)建筑的自重(垂直投影平方米)才只有25┧-30kg左右。
对人口稠密城市,彭培根建议在近郊建设园林式购物中心(Factory Outlet),平时是旅游休闲的园林式的、一层院落式的购物中心,名牌产品要比城里便宜25-30%,战时等突发情况下就是民用后勤供应中心。美国的一些大城市过去二十多年以来花了巨大的投资来改造弥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城市建设上造成的错误。我们想,海南乃至中国的城市建设也许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国际建协(UIA)过去二十多年来呼吁发展中国家要尽力保持他们的“区域性文化特色”(Regional Culture Identity)。那我们本土建筑的“区域性文化特色”是什么?面向未来,中国本土的建筑师应该有何作为?社会能够为中国本土建筑师设计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灵魂和艺术特色的精品建筑提供宽松环境吗? 彭培根教授在探索、实践、呼吁,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积极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新闻稿:
世界幕墙大师盛赞广东建筑节能细则
本报记者报道:莅临广州出席广州国际设计周主题活动“2007现代建筑国际前沿峰会”的世界幕墙大师乔・考瑞昨天(1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即将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简称广东建筑节能细则)赞不绝口。
乔・考瑞是世界顶级幕墙企业ALT公司总裁。ALT的代表作品包括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和中国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广场。
乔・考瑞除出席“2007现代建筑国际前沿峰会”并担任主讲嘉宾外,还将出席此间召开的2007年全国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暨铝门窗幕墙新产品博览会,并借此机会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
建筑节能顺应世界大势
乔・考瑞高屋建瓴地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议题,去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就将其列为人类面临的第一重要议题。在此情形下,建筑节能要求显得越来越迫切。各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制定相应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施工导则。
他对即将实施的广东建筑节能细则表示高度赞赏,认为这一举措适应了节能和环保要求,应该大力推广。
向幕墙行业提出新挑战
乔・考瑞同时指出,广东建筑节能细则的实施也对不断发展的幕墙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乔・考瑞认为,广东建筑节能细则实际上对幕墙的密封、保温、安全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幕墙行业一定要不断进行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建筑节能要求。
在回答关于外窗面积不能超过外墙面积七成是否会影响行业生产和施工总量的提问时,乔・考瑞认为短期内影响不大,从长远看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总体上,要求企业不能低质量盲目扩张,一定要从提升技术含量上下功夫。
乔・考瑞透露,他在“2007现代建筑国际前沿峰会”上演讲的题目就是“绿色建筑幕墙”。他表示,从现代建筑发展情况看,对外窗面积适度控制乃大势所趋。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展览预告 | 生生流转——安徽大学(06-21)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