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吴冠中“最重要个展”《沧桑入画》开幕

来源:浙江在线   2007年10月20日   浏览次数:1353

  中国美术学院八十周年校庆“学院的力量”系列展之三《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今天上午10点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该展览为吴冠中先生首次回母校办展。尽管年近90高龄,但是吴冠中仍然健谈。针对当前绘画是否该大众化的讨论,他说:“我的画展除了专家能够看懂,更加希望老百姓也能看懂!当然,绘画不能一味迎合大众,应该引导他们提高对美的认识。” 

  阔别70余年,吴冠中流露出对母校的眷恋。他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应当是美的教育,我的母校是培养美的学校,我会永远怀念她。” 

  吴冠中于1936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就读(当时称国立艺专),毕业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在国外举行过多次画展,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一位有秉赋而又练达的绘画大师。 

  在吴先生带来的70幅大作中,不仅有近年来他创作的《腊梅》、《觅彩》、《秋声赋》等作品,还有著名的《一九七四年・长江》。 

  这幅以长江风景为内容的代表作,从雪山源头画到入海口,长达603厘米,宽为19.5厘米,六个部分皆可单独成画,是目前吴冠中油画作品中最长的一幅。1974年,他与黄永玉、祝大年等人结伴到长江写生,从上海溯江而上到重庆,一路上观景写生,并收集素材,后来因故锁进抽屉,此后一直为人所遗忘。直到30年之后,长子吴可雨才意外发现了它。 

  由于《一九七四年・长江》已经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此画的市场价值目前无法估计,但故宫为它开出的保险价格超过1亿元人民币。 

  吴冠中先生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被国际艺坛认定为20世纪中国代表画家。吴先生在油画与水墨画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生涯、艺涯浓缩了艺术在新中国这块土地上由漂泊到生根到成长的曲折历程,也凝聚了留学海外的爱国画家在半个多世纪里的酸甜苦辣。 

  吴先生以一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之力和艺术赤子之心,游走在文字和色彩间,积累了珍贵的理论资源。他最重要的五个艺术理论主要为:“美育说”――心灵教育和技艺训练的关系、“风筝说”――造型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东寻西觅说”――中西画的关系、“归零说”――形式传承和精神活用的关系、“象说”――形与意的关系。 

  吴先生以88岁高龄亲临展览现场,实属难得,足见其对母校的热爱与深深依恋之情。他193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立杭州艺专,开始了对美对艺术的探索。艺专的学习生涯改变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艺术品格,更令他在长长的人生中常常魂牵梦萦,唏嘘感慨。七十多年的光阴沧桑逝去,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给母校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荣耀,他的一生也成了学院的艺术传统和活水之源。 
  本次展览吴冠中先生自题名为“沧桑入画”。许江院长在展览前言写道:沧桑者,历史的幻变,世事的周迁,尤以亲历为珍贵。能以这种幻变与周迁入画,一要饱览沧桑,亲身经历许多世事变化;二要历验诸多沧桑,化作心志意趣的淘养;三要让绘画的所见,濡染沧桑的沉厚,化成人书俱老的分量。得沧桑之气象者,可谓“沧桑入画”。 

  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主办,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协办,共汇集吴冠中先生早期及近年来创作的油画及水墨作品80余幅,部分作品由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借调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0月24日。 

  据悉,10月15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将举行吴冠中艺术专题研讨会,10月16日吴冠中先生将参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并在美院举行讲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