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博会参展画廊“东风”压倒“西风”(图)
9月10日至14日举办的2008(第十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将与其系列展“国际当代艺术展”同期开展,这是亚洲各大艺博会中第一个将主展和系列展同时举办的新尝试。同时,今年上海艺博会在参展团队、展会结构和艺术理念等方面都有全新调整,为此,记者专访了上海艺术博览会宣传部负责人王安桅。
陶瓷展欲打开市场“冷库”?
由于重传统轻当代的风气影响,当代陶瓷一直不受待见,多年来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然而,今年的上海艺博会增设了占地1800平方米的“中国陶瓷艺术馆”。 据王安桅介绍,上海人更喜欢海派、新颖点的东西,更倾向写实的作品。上海画廊经营国画、瓷器的不在少数,画廊业态比较丰富,所以艺博会主办方要使参加画廊构成能较全面地展现出画廊业态。当代瓷器在上海也有一定市场,特设陶瓷专场还是比较符合市场需求的,也能使艺博会展品构成更丰富些。今年陶瓷展览馆分7块展区,还要推出“中青年陶瓷推介展”,把往年海选方式改成邀请方式。参加陶瓷展的包括上海申窑等,选取作品从形状到艺术语汇上都比较新颖,具有当代性,材料、制作工艺都有一定突破。
国画大展发出多元信号
提到当代艺术,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带着荒诞或嘲讽意味的油画、装置、影像等作品。在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上海艺博会今年推出“新笔墨・中国画大展”有何深意?王安桅解释说,中国画大展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建议推出的,由他们作为指导单位来筹办。虽然水墨画在当代艺术中没有话语权,但它也有其当代性,应在艺术市场中起到一定作用,占有一定地位。
王安桅不否认这次举措对改变当代艺术为主的收藏结构的引导作用,他说,“收藏国画的藏家比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要理性得多,对市场和画家的了解非常清楚。当代艺术的F4或者五虎上将作品的升值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很多收藏家和画廊都在寻找潜力股。国画收藏也是这样,投资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等人的作品赚不了多少钱,这就要把关注目光转移到青年画家身上,他们的升值空间比较大,价格也容易接受。我们国画展在学术上能看到新的动态,从画廊角度可能发现新一代水墨艺术家,从藏家角度可能利于找到新的收藏方向,产生新的收藏兴趣”。
来沪画廊“东风”压倒“西风”
今年参加上海艺博会的海内外画廊数量已确定在120家左右,但与去年相比,亚太地区画廊增多了,欧洲画廊相对数量减少。去年海外画廊有60多家,今年减少到40家。
王安桅表示,因为欧洲画廊来沪商务费用比较高,另外存在藏家口味差异问题,上海藏家口味还是倾向于写实传统作品,而欧洲当代艺术作品可能被藏家欣赏,但上海本地买家购买不会踊跃,而且价格因素也阻碍国内藏家,如1万欧元的作品在欧洲不算什么,但来中国销售价格相对承受能力就偏高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好像非常红火,但我们还不是艺术品的进口国。”
“这几年韩国、日本的画廊大量进驻中国,而且在拍卖会上以前海外艺术家作品不大进来,现在韩国、日本的作品比比皆是。所以今年韩日画廊增加也很正常。”王安桅这样解释参展韩日画廊的增加。
“双展合一”为加强竞争
现在亚洲地区已经形成了艺术交易圈,各地艺术博览会的艺术资源几乎是共通的,在各大城市艺术博览会上能看到很多重叠的参展画廊。蛋糕还是这块蛋糕,但伸进来的刀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吸引画廊参加自己的艺术博览会是个难题。王安桅说,决定性竞争力在于谁能给参展画廊提供更多的买家。这也是为什么要把两个展览放在一起的原因,就是要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资源的整合,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博览会并融入其中。他说,“我们认为博览会的知名度需要积累,点滴积累会产生延续效应,吸引到赞助企业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相关新闻
- [艺术关注]风鹏正举——吉安市青年画家十人作品(04-13)
- [艺术关注]著名画家魏兴无参加将军部长书画研讨(11-23)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07-06)
- [艺术关注]青年画家曹雪岩妙笔丹青(06-11)
- [艺术关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