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画廊聚京师
——2006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王一涵访谈
问:与前两届画博会相比,2006CIGE在邀请、遴选、组织画廊参展方面有何新的变化,同时,展览的格局、样式和展陈方式方面是否也有所改变,您是如何去实现这些想法的?
答:本届画廊博览会在邀请、遴选、组织画廊参展方面较之前两届,更加严格认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邀请世界各地的优秀知名画廊前来参加,从去年九月至今年二月,我的同事及我本人数次前往韩国、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拜访当地知名画廊,进行招展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使得今年参展画廊总体格局上发生很大变化,前两届参展画廊中日本和韩国数量较大,占三分之一左右,欧美地区仅有十余家,而今年欧美国家得到很好响应,共计有三十余家优秀画廊将要前来参展,与此同时,我们控制了日本和韩国参展画廊的数量,加强了对质量的要求。本届展览的整个现场的展位设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各项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我们这一切的想法的实现一方面在于我们得到政府的信任与支持,得到艺术及相关领域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同与帮助,另外一个方面则在于依靠及发挥了整个团队的力量,我们现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在其负责的工作部分中都极其专业而优秀。
问:对于CIGE的商业性和学术性的权衡,您是如何把握的?
答:对于目前阶段来看,CIGE的商业性和学术性对于我们公司来讲,就好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CIGE创办于2004年,当时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画廊业刚刚起步,尚未成型,更不用讲纯粹以画廊为唯一参展单位的画廊博览会了。我们从成立之初,便为CIGE定下“专业性、国际性、未来性”的发展方向,而这个方向是要建立在以严格的学术标准为前提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培育CIGE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一流艺术博览会的现阶段,我们必须要以活动的学术性为主要出发点。
问:您如何看待近几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成果?您如何看待CIGE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答:近几年来中国因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猛,整个国家的文化艺术都受到世界的瞩目。以当代艺术来看,气氛相当热烈,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及评论家、策展人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展览及活动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艺术创作方面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方向。CIGE的参展画廊中百分之八十都是以展览当代艺术作品为主,且三分之二的画廊都来自与海外各地的优秀画廊,这些画廊将各国的杰出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带来展示,介绍给中国的艺术工作者及艺术爱好者们,这对于近几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来讲,起到了很大的学习与交流的作用。同时也因CIGE的举办,吸引了海外人士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这一切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有着重大作用。
问:作为连续三年举办的大型国际性展会,CIGE业内已有口碑,同时CIGE具有政府政策扶持和强势的媒体支持两大优势,您如何看待政府和媒体在CIGE中显现的作用?
答: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扶持是CIGE能够创办与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创造“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发展及繁荣艺术市场等大的政策与方针下,CIGE作为艺术市场中的一个艺术品展览及交易平台才能存在与发展下去。而媒体则是传播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CIGE要在媒体的帮助与作用下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才能更多的完成CIGE的社会责任。
问:举办第三CIGE,组委会大概投入了多少资金来周转,据悉前两届的财政收支并不乐观,对此您有何见解?
答:为了筹备并举办第三CIGE,我们前后已投入了两百多万元。前两届的财政收支的确很不乐观,两届博览会总共亏损了一百多万元。对于此,我们当然也很无奈,也很希望早日能扭亏为盈,但一切还是会以举办高品质的博览会为出发点,不会因经济的问题影响到我们对打造CIGE成为世界一流艺术博览会的理想与目标。
问:作为执行总监,现看来您觉得 CIGE中国的国际文化交流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CIGE在中国的国际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用市场的平台来推动中国与国外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及时交流与互动作用。CIGE拥有众多的海外参展画廊与海外参观者,他们透过CIGE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而中国的艺术从业者及大众们,也通过CIGE了解到海外当代艺术的最新状况,感受到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现象。
问:从长远看,您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和整个国家的主流文化活动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是整个国家的主流文化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的主流文化活动中最新鲜最现实的一个方面。
问: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国内也有很多博览会,诸如北京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和9月份的艺术北京等等,您如何看待这些展览已经或即将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副作用?
答:众多的双年展与博览会当然能让艺术家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能繁荣及促进艺术本身及艺术市场的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所谓过犹不及,假若因过多的展览与活动使得很多事情的标准被降低的话,就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