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观点

艺术集散地里的一位“斗”士

来源:   2010年09月18日   浏览次数:1940

 何建成

        近几年艺术空间在广州地区悄然地蓬勃起来,象三号线艺术空间、红砖厂、Loft 345、信义会馆、53艺术空间等等,当然还有近年非常活跃的艺术集散地——小洲村。这种现象说明资本给艺术所带来的繁荣和推动,使得在世界上拥有最多艺术家的中国都能在不同的层面让艺术家们坚守着各自的理想。在这些层面里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有受过正式训练和自学成才之分;更有成功与默默耕耘之分。

        而进驻小洲村好几年的禾斗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很有代表性的画家。禾斗本名叫陈科,大概是签名的‘科’常被误读为禾斗,所以他后来直接把它作为笔名来使用。这样一拆,我发现其中的‘斗’字特别和他的执着精神相匹配。他就象一位斗士在自己的艺术阵地里从不放弃地打拼着。早在上世纪80年代禾斗从广州美院毕业后到了中专当美术讲师,出于一种信仰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艺术梦想,到了2007年他又毅然回到母校进修,继续不停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目标。

        用收之桑榆来比喻今天的禾斗最好不过了。由于不断地尝试,他慢慢在抽象和写实之间找出一种契机。然而,他并没有过多在物象造型上面纠缠,反而在手法上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用色奔放,并且在写实和半抽象之间努力寻找某种平衡,这一点在“荷花”及“抽象系列”尤为突出,看来在“意象油画”领域又多了一位探索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在他不懈的努力和象“斗士”一般的意志驱使下,禾斗最终会“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果说今天古老的小洲村聚集各式各样的艺术团体和人才,倒不如说小洲村是充满艺术活力和实验精神的艺术集散地,而禾斗就是在这种活力和实验当中的一位佼佼者。

                                 2010-6-20于三号线

                            精神,直达彼岸

         

        ——禾斗艺术历程与感言

        油画,我从小就神往的艺术世界。幼时就受俄罗斯油画的影响,列维坦、列宾油画大师作品无不让我观而感动。我十岁拜师习画,画石膏像、画速写、画水彩、画油画、画中国画,少年时期非常愉快充实。十八岁正式参加美术专业工作,在导师的引导下开始绘制大型山水油画、油画广告;同时又钻研国画,临摹《介子园》、《永乐宫壁画》等名作。自踏入广州美术学院深造后,又被西方油画大师卡拉瓦乔、伦勃朗、透纳、印象派大师梵高、莫奈的作品和艺术事迹打动,更让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达利的艺术思想冲击了我的心扉,不断“贪婪”地吸收艺术世界丰富的营养。后来在中国水彩大师王肇民的指导和影响下,又恋上水彩,在一段时间内研习水彩,深深感受到水彩的魅力和油画的神采之间充满奥妙的共通之处,而油画的笔一直又未曾放下,因为无法割舍。

         “你只认准做某件事,不做其它的事情,并能够坚持下去,那么你在这个事情上就算有了定力”,近年来,我深刻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于是再次进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课程班研修,深入研究油画。致力油画创作。“定力”何其重要,坚信只要苦苦追求,孜孜不倦,量变就会达到质变。自己从西方传统油画入手,反复研习油画人体,同时结合其它艺术文化,特别注意吸收博大的中国文化精髓,拜读了《周易》、《道德经》等一批国学经典著作,反复揣摩八大山人、齐白石、石涛大师等的艺术经历和作品,贯通中西,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油画为载体,创新独特的稀释厚薄油画技法,努力探索形成自然独特、有感而发的、抒情的、似是而非的、充满想象的以及不可复制的特殊艺术效果。特别在小洲这块充满诗情画意的天地里,激发了自己的艺术激情,潜心创作出《浓情·小洲系列》、《抒情·荷非荷系列》、《韵律·抽象系列》等二百多幅油画作品。万变不离其宗,无意之中从写实到抒情、从抒情到写意乃至精神的层面,我将浓浓的中国情融化在自己的油画之中,以追求达到“阴阳交泰,普降甘霖,万物丛生”的艺术境界。

        自己深知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搞油画创作不容易,也是深得家人、朋友和热爱艺术的收藏家们的鼎力支持,创作才得以坚持,我感动至心,藉此深表谢意。我们艺术家在交流的过程中,深感当代艺术家的成功既要有深厚的艺术基础,还要有特别的专注精神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既要耐得住“寂寞”和对艺术的执着,亦需要传统文化和新的艺术观念支撑;同时还要兼顾艺术的推广,这更加离不开经济、人脉的支持,所有这些,缺一不可。

        坚持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能否触摸集体的深层”,“能否引发你某种视觉神经,感悟一些东西”从而成为作品本身的魅力所在。小洲艺术村禅意画家何继曾经说过一句让我很有共鸣的感言:“艺术作品能抚慰人们的内心和灵魂,让心灵达到栖息和觉悟”。这就是让自己的艺术品伴随在人们的身边,让烦躁的当代人感受到“抚慰”、“栖息”的快乐。

        我坚信:坚持画自己经历的东西、画自己与生俱来的东西、画有感觉有激情的东西,是让艺术精神达到最高境界的基点。这种不可复制的艺术原创作品,始终是自己努力的方向。让精神,直达彼岸。

        今天,在此展示自己日渐成熟的艺术作品、抒发自己的艺术感言、呈献自己的艺术脉搏,更加期待专家朋友们的赐教!万分感谢!

                      2010年6月16日端午节凌晨2时

                             写于禾瀛洲艺术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