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展不能当美术界最高评判标准
“获奖有偶然因素,不能过于执着。”梁照堂建言:美展不能当美术界最高评判标准
简介
梁照堂
广州画院专业画家、艺术理论部主任,广州美协原副主席。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已经踏入尾声,但各种猜测与质疑却此起彼伏。著名画家梁照堂,作为多届参与并担任评委的画家,他直言获得金奖的作品,并非水平最高的作品。他认为目前的国画,大多拘泥于形式感,“形式美在艺术领域是属于浅薄,基础的层面,国画更需要的是内涵。”
获奖作品能经得起考验的不多
从理解美展的获奖情况来看,为何工笔会优先?
梁照堂:无论是全国美展还是省美展,工笔都相对容易获奖。工笔总给人一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感觉,写意画总给人一种不够认真的印象。这完全是一个误区。但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能经得起考验的似乎也不多,也许就是获奖那时候得到了宣传,通常经过七八年之后,就很难记起。而且评选中工笔占优,这本身就跟国画本身的精神内涵相违背的。因为写意作品应该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获奖作品多数为中上水平,并非最高水平
您认为美展获奖的作品就是代表最高水平的作品吗?
梁照堂:不是。只能说比较高。因为一般来说,从评选的角度,最差的作品肯定落选,因为这都是无可非议的,而最高的,也是肯定落选的,因为有争议。水平高的作品,艺术特色都比较鲜明,一旦具有了这样的特点,就容易引起评委争议,所以,获奖的作品,多数为中上的,也就是水平比较高的那一类。所以,美展这种形式是需要的,但就不能把它作为美术界的最高评判标准来对待。获奖都是偶然的事件,不能过于执着。
通过全国美展,能挖掘出未来的艺术大师吗?
梁照堂:大师级的人物,不可能通过这样选拔出来的。大师级人物都是要经过时代的沉积,慢慢磨练,并非几个评委就能评选出来的。比如像齐白石、黄宾虹这些大家,如果参加全国美展,也不一定就能拿金奖,但是他们的修养就在那里,很多好的东西是无法通过评比来发掘的。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要出大师,也是非常难,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诱惑太多。很多艺术家都缺乏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苦难。要成就大师,都需要经过层层磨难的。
广东人才济济 不过“有高原,缺少高峰”
这么多年过来,您觉得美展的参展作品水平有没有什么变化?
梁照堂:以前的美展,标准比较明确,所以评选出来的,比较服人。像打篮球一样,谁进球多的,就是好。 而现在,则多元了,不管是投进去了,还是打到篮板,或者抛到外围去,都可以,甚至可能乱来的那些更被赋予创新精神,这样就很难统一。很多人追求形式美,而事实上,形式美在艺术领域是属于浅薄,基础的层面。尤其作为国画,形式感只是非常小的一个因素,国画讲求的是内涵、内敛,而形式感刚好与之相反。
广东的情况怎样?
梁照堂:现在可谓人才济济,不过就好像“有高原,缺少高峰”。现在,看似很繁荣,但就缺少经典的,或者能让人震撼的作品。整体水平比以前高,但就缺少特别突出的作品。
强调折中东西的岭南画派,融汇的也只是形式感吗?
梁照堂:岭南画派是个很重要的,但经常得不到重视的画派,正如全国美展排名,第三,永远都在京派和海派之后。中西融合只是个形式,但关键是看融合西方的哪些元素。而且融合起来,不容易让人看出,融合得天衣无缝,才算真正的融合。例如黄宾虹,他的作品也不完全是传统国画的,也有西方的思维,但却就难以被人看出,这才高明。
下一篇: 无
相关新闻
- [艺术观点]美展不能当美术界最高评判标准(11-23)
- [艺术观点]陈丹青:油画变成产业链 绘画一点意(11-22)
- [艺术观点]标签式书画有今天没明天?(11-09)
- [艺术观点]标签式书画有今天没明天?(11-09)
- [艺术观点]中国美术馆:发挥艺术引导作用(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