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姚晓英:文化产品应少模仿多原创

来源:   2013年03月18日   浏览次数:1575

  “《家有儿女》很红吧?”谈起当前的文化产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问记者,“但拿来和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一比,就能看到其中有一些复制的痕迹。为什么咱们的文艺产品仍在不停地复制,缺少创新能力呢?”

  姚晓英认为,缺少原创动力的根源在于缺少对本土文化的敬仰和尊重,“我们对自己贴的门神、对生长在泥土中的文化缺少敬仰和尊重,现在更为紧迫的,是自己本土文化因为外来复制的低成本泛滥,而造成更大伤害。”

  姚晓英认为,要激发中国文化创作的创新能力,不仅是要加大资金投入,更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挖掘。但目前大量民间艺术处在其自生自灭中,资金拨付流程线路过长、过远,是民间艺术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民间艺术家往往成为项目研究者所需要的田野文化材料的提供者,不具备署名价值的介绍者。

  代表们建议,从制度层面给予保护,在资金使用效率上做精确化计算;在资金拨付流程上更简便快捷,让没有“流程意识”的民间文化守望者得到从形式到内容的尊重。“向民间艺术俯首,让民间工艺增值。保护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文艺创作的原创能力。”姚晓英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