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做一个具有大视野和全局观的人
我在中央美院担任院长已有13年,每年迎接新同学都会说起美院的历史和传统。一代又一代像你们这样的青年人走进央美,在此求学、奋进,最终成长为中国美术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努力造就了中央美院与众不同的精神传统—强烈的国家历史使命感。可以说,中央美院的历史,就是一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在中国每一次扬眉吐气、复兴崛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总会留下央美人活跃的身影。
这些历史传承共同凝聚成为了中央美院的血脉与基因,也就是我们“尽精微 致广大”的校训。给诸位强调这种精神的传承,源自我想送给各位年轻人的一句话—做一个具有大视野和全局观的人。“尽精微”是希望各位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与艺术创作中深入钻研、精益求精;“致广大”是希望大家能拥有宽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我绝不怀疑各位有专研艺术的热情和能力,也正是凭借“尽精微”的态度,你们才能够脱颖而出来到央美,我希望大家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把这种态度坚持下去。但“致广大”的胸怀和视野是无法从考试成绩来衡量的,这将是你们大学时代乃至整个艺术生涯都必须竭力提升的一种品质。为此,作为一名艺术学习者,你们至少应当朝着三个方向去努力:
第一,从中国和世界艺术经典中博采众长。努力开拓眼界,不要把专业的修炼仅仅局限在自己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身上,更要把握当今世界艺术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了解不同艺术领域内的知识,提升在艺术创作中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是你们未来的创作能否具有文化高度和深度的关键点。
第三,紧跟时代的步伐,解国之所需。回顾央美的风雨历程,同学们一定感受得到“国之所需、我之所向”这种情怀始终是央美历史传承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前所未有地使得艺术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际舞台上日益强盛的祖国,已不光是需要对形象的重新诠释,文化艺术必须成为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这对我们而言,是机会更是责任。把自身发展同国家需求融为一体,艺术创作将变得更有意义。
相关新闻
- [艺术观点]美展不能当美术界最高评判标准(11-23)
- [艺术观点]陈丹青:油画变成产业链 绘画一点意(11-22)
- [艺术观点]标签式书画有今天没明天?(11-09)
- [艺术观点]标签式书画有今天没明天?(11-09)
- [艺术观点]中国美术馆:发挥艺术引导作用(11-07)